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142篇
航天技术   78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1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和生活对分米级、厘米级的实时精准定位需求日益凸显。低轨卫星轨道高度低、信号强度大、短时间内几何构型变化快,因此应用低轨卫星开展导航增强服务成为研究热点。低轨卫星的增强服务性能依赖于星座的快速组网和设计,低轨卫星星座构型、轨道高度、轨道倾角等是影响其覆盖性能和增强性能的关键因素。全面分析了低轨星座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轨道高度、轨道倾角和单星覆盖性、地面人口密度、空间环境等,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单构型和复合构型低轨导航增强星座,并进一步分析低轨星座的覆盖性能。结果显示:复合低轨导航增强星座可以实现对全球的连续覆盖,同时满足极地高密度覆盖和低纬度的连续覆盖需求,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增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2.
分布式小卫星SAR的基线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星间基线的高精度测量是分布式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星间基线的表示为出发点,先筛选出可行的基线测量手段,然后针对分布式小卫星SAR所关心的测量精度、信号覆盖、数据率以及作用距离等方面,对这几种手段作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并根据比较的结果,提出了3种理论上可行的基线测量方案。最后,文章还指出了这些方案在工程实现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本文提出了满足设计要求的地球资源卫星轨道参数的计算方法。并且提出了使得地面轨迹形成覆盖循环所需要满足的简要公式。  相似文献   
84.
雷电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飞行器的安全构成威胁,大量复合材料的使用使飞行器内部电磁环境更加复杂。文章首先总结了雷电对金属材料、不导电复合材料和导电复合材料的直接效应和对应的防护方法,简要介绍了磁力效应,构件搭接处起弧的防护方法。其次,简要分析了雷电间接效应,并针对不同的耦合方式采用不同的防护方法,对于辐射耦合采用屏蔽措施,对于传导耦合采用端口部件防护。最后,总结雷电间接效应防护的几个原则,为飞行器雷电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NASA网站2020年1月9日报道,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和一种新型观测技术,发现暗物质能够形成比此前已知小得多的团块,证实了被广泛认可的冷暗物质(CDM)理论的基本预言之一。暗物质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形式,其占据了宇宙大部分质量,并基于此形成星系的骨架。可以通过测量暗物质的引力如何影响恒星和星系来间接探测其存在。由于嵌入小型暗物质团块内的恒星数量很少,因此通过搜寻恒星来探测最小暗物质团块的形成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86.
FY-3D卫星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结构布局紧凑,在较小尺寸空间内布置有8个镜头组件、12台电子设备和3台电机。内热源数量众多,光学镜头控温精度要求高,热控功耗及散热面资源紧张,使热控系统设计难度较大。基于热管理、辐射间接热控、辐射冷却及结构热控协同优化设计等多种思路对监测仪热控系统进行设计,有效解决热控难题。入轨后监测仪历经了多个工况模式切换,在轨温度数据表明,所有工况模式下各部组件温度都满足指标要求,且光学镜头温度稳定度较高,在正常工作模式下,干涉仪关键件最大温度波动在±0.15℃以内,其他光学镜头组件最大温度波动在±0.45℃以内,且无论整轨待机模式还是正常工作模式,基于热管理的2组电子设备散热系统都无需消耗热控功耗,实现了多热源复杂机制下高精度控温及节能热设计。   相似文献   
87.
加热带双面涂黑漆对热真空试验中低温实现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文章对加热笼双面涂黑漆对热真空试验低温工况实现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和理论计算,并对覆盖系数、加热笼对试件的角系数以及内热源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对比计算.文章认为加热带双面涂黑漆对热真空试验低温工况的实现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该作用与试件的内热源、加热笼覆盖系数以及加热笼对试件的角系数成正比.  相似文献   
88.
卫星星座的相对几何和区域覆盖重复周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力  申敬松  胡松杰 《宇航学报》2003,24(3):278-281
研究了在设计δ星座或者由几个δ星座的某些卫星构成的星座时经常需要考虑的三个问题:任意两颗卫星是否在同一条星下点轨迹上,同一条星下点轨迹上的卫星通过某一区域的相对顺序和星座对某特定区域或地点覆盖重复周期的计算。首先对δ星座中卫星之间的相对几何关系做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第一个问题的判断准则,并进一步导出了位于同一条星下点轨迹上的卫星通过某一指定地区的相对顺序以及相应的时间间隔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由一个或几个δ星座(或子星座)构成的设计星座,给出了计算其区域覆盖重复周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文章以结构设计软件AutoDesk Inventor对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结构进行精确造型、模装,进行了干涉检查。应用大型结构分析软件PATRAN、NASTRAN,建立了该相机超大规模有限元模型,完成了该相机的模态分析,得出了该相机相应的固有频率和模态,验证了相机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0.
赵思浩  郭佩  张伟 《载人航天》2014,(2):173-177
载人航天器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自主导航定位和相对测量以支持轨道确定和交会对接任务。为了评估当前星座条件下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对中国载人航天器的服务能力,建立了当前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的星座仿真场景。利用载人航天器轨道参数,对其轨道处北斗区域星座的覆盖特性和服务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可以用于载人航天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的时间长度、可见卫星情况、位置精度因子等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载人航天轨道的一些持续时间段内,航天器可以利用北斗(区域)系统完成绝对和相对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