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73篇
航空   394篇
航天技术   71篇
综合类   66篇
航天   1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71.
李传鼎 《航空学报》1991,12(4):175-178
1.实验方法 试样为空心薄壁圆筒(图1),材料为30CrMnSiNi2A。实验在北京科技大学力学测试中心的MTS809型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上进行。将拉扭引伸仪装卡在试样上,采用对称的闭环应变控制,拉压轴向线应变比R_g=—1,扭转剪应变比R_γ=—1,拉扭同相加载,采用  相似文献   
272.
采用分级加载技术对30CrMnSiA氢脆敏感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对不同强度、电镀参数、镀前处理和镀后处理状态的试样进行了氢脆敏感性试验,并与200h恒载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分级加载方法可快速评价材料的氢脆敏感性,提出了采用分级加载方法进行氢脆敏感性定量评价的参数。  相似文献   
27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结构快速循环(短周期)蠕变分析方法。应用本文的方法可以较快速地得到结构在热和机械载荷联合循环作用下的稳定状态的解答,由此可以方便地预测结构非弹性变形的发展趋势,以及计及蠕变影响的寿命。本文对方法作了简要的理论推导,介绍了我们最近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复杂结构有限元公式系统和求解过程。最后应用二个数值例子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解的特性,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74.
16通道随动加载系统的设计思想基于二级计算机管理系统,即管理级PC机和主控级工控机。该系统提供了对试验姿态控制时被动点载荷超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75.
对航空铝合金2524-T3和7075-T62薄板分别进行了4种不同冲击能量的低速冲击试验,并对冲击后薄板进行了静力拉伸、恒幅加载疲劳性能及块谱加载疲劳寿命试验,研究了冲击凹坑尺寸(或冲击能量)对静力性能、疲劳强度以及疲劳寿命的影响;根据断口形貌和试验观察,分析和讨论了冲击对疲劳特性和损伤机理的影响。为估算冲击后薄板谱载疲劳寿命,在试验基础上提出新的冲击后薄板疲劳性能S-N-Kt表征模型,采用新模型处理试验数据,得到的理论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基于Johnson-Cook本构方程,建立了冲击后铝合金薄板的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冲击凹坑附近的残余应力和应力集中;利用冲击后薄板疲劳性能S-N-Kt模型,预测了冲击后的航空铝合金2524-T3和7075-T62薄板的块谱疲劳寿命,预测结果和试验数据吻合良好,精度可接受。  相似文献   
276.
为了解决涡轮转子叶片在温度、离心力和气动/噪声联合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强度问题,开展了高低周复合载荷谱分解方法和基于高低周载荷的全时域蠕变损伤累积模型研究,提出了同时考虑蠕变损伤、低周疲劳损伤和高周疲劳损伤的耦合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同时,通过正交载荷解耦和耦合载荷协调加载控制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开发了高温环境下的高低周复合疲劳试验平台。最终,基于设计的涡轮叶片模拟件,完成了耦合疲劳寿命预测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试件的耦合疲劳寿命试验结果分散系数为1.01,耦合疲劳寿命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偏差小于24%,从而验证了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正确性,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疲劳强度设计和验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77.
基于等高线图与小波变换的3D地形匹配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秋则  程辉  田金文  柳健 《宇航学报》2004,25(3):262-268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边缘的3D地形匹配算法。在算法中,一种结构紧凑的特征“等高线图”,用于表示参考高程图(DEM)及从实时数据恢复的高程图,这样3D地形匹配转化为基于等高线的匹配,即边缘(平面曲线)匹配问题。在边缘匹配过程中,首先用一种具有平移,旋转,尺度不变性的规范化小波描述子描述边缘。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系数域的快速边缘匹配算法,并分析了运算复杂性。由匹配成功的边缘对提取控制点的坐标。讨论了图像变换模型及基于最小均方根误差准则的图像变换参数估计方法。用真实地形实验表明该算法匹配精度高,计算速度快。最显著的特点是该算法抗噪声能力强。  相似文献   
278.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  徐新  孙洪 《空间电子技术》2004,1(1):15-22,36
首先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的研究背景及发展历程作了简单介绍,然后分别从斑点噪声抑制、边缘检测、区域分割、目标检测与识别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探讨。指出新的解译技术应综合利用新特征、新信息和新的研究理论,开展多信息合作与融合机制的研究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79.
SAR图像边缘的小波抽取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地球物理勘探、航空摄影、卫星监测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的各种图像资料也与日俱增。如何从众多的图像资料中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是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问题。实现图像信息的自动识别技术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本文就是在作为图像自动识别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图像边缘抽取领域中,针对小波分析在具体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280.
文章从边缘的角度出发,分析红外遥感图像质量的评价参数——边缘信号能量与调制传递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边缘信号能量能很好地反映MTF的变化,并针对某一特定地物建立实验室条件下边缘信号能量与MTF的数学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