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1篇 |
免费 | 312篇 |
国内免费 | 16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25篇 |
航天技术 | 274篇 |
综合类 | 132篇 |
航天 | 3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31.
为了验证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起爆过程和传播机理的理论研究,采用了1.0mm,1.6mm以及2.0mm三种尺寸的倾斜环缝喷孔结构,以H_2/O_2切向喷注的预爆轰管进行起爆,进行了H_2/Air组合方式的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6mm环缝获得了最佳的试验结果,爆轰波频率为5.0~5.3kHz,对应的传播速度为1460.1~1547.7m/s。通过对旋转爆轰波传播机理的分析,验证了爆轰波存在三种传播方式:正转、反转和双波头对撞。 相似文献
932.
933.
934.
935.
粘性干扰效应是飞行器在高空、高马赫数飞行状态下所面临的诸多重要物理效应之一,对飞行器在这一区段飞行时的气动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粘性干扰理论,结合参考温度方法提出了一种能够考虑粘性干扰效应的高超声速乘波体气动性能的工程预测方法,克服了传统工程预测方法不能计及粘性干扰效应的不足.文中对该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飞行高度30~70km,飞行马赫数15~20范围内,通过本文提出的方法与传统工程方法以及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6.
乘波前体两侧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探索两侧进气系统的流场结构及气动性能,采用吻切锥乘波前体、压升规律可控的一种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设计了两侧进气布局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进气系统,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进气系统的流场结构、速度特性、攻角特性以及侧滑角特性等。结果表明,设计点前体外流场和进气道内流场相互独立,接力点前体前缘激波和进气道前缘激波相互耦合。由于未吞入前体附面层,因而进气道内激波附面层相互作用较弱,没有产生分离;随来流马赫数增大,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减小,增压比增大显著,升阻比几乎不变;随攻角增大,流量系数增大明显,总压恢复系数略有减小,增压比增大明显,升阻比逐渐增大;随侧滑角增大,进气道总体性能逐渐减小,迎风侧进气道性能下降较小,背风侧进气道性能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937.
利用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激光雷达进行测量时,相对运动引起的多普勒效应和信息输出延迟都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差。分析了多普勒效应和信息输出延迟对测量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偏差抵消原理的相对距离及径向速度信息提取方法,根据测量任务需求对该方法和基于二维傅里叶变换的信息提取方法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偏差抵消的信息提取方法不仅可以在相对径向速度未知的情况下准确提取目标相对距离信息,更可在每个调频周期结束后给出测距结果从而提高测距实时性;相比基于二维傅里叶变换的信息提取方法,当相对径向速度小于750 m/s时,基于偏差抵消的信息提取方法可使得测速偏差减小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38.
综述了纳米材料在雷达波吸收领域的应用,对纳米金属与合金吸收剂、纳米陶瓷吸收剂、纳米氧化物吸收剂、纳米导电聚合物、纳米金属与绝缘介质复合吸收剂等几种纳米吸收剂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比较了各种吸收剂的特点和应用背景,提出了纳米雷达波吸收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9.
940.
疲劳裂纹扩展是结构健康监测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保证金属结构的可靠和安全运行,实时监测结构的疲劳裂纹扩展过程十分必要。针对结构裂纹扩展的问题,采用压电传感器(PZT)和电阻应变片两种传感器,提出结合能够连续监测结构损伤的被动监测方法以及对微小损伤敏感的主动监测方法对裂纹扩展进行综合监测,以提高裂纹扩展的监测水平。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裂纹长度进行识别,并使用D-S证据理论对两种传感器的识别结果进行数据融合,得到比单一传感器更准确、可靠的裂纹扩展识别结果。进行了基于应变和主动Lamb波的裂纹扩展监测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对提高裂纹扩展监测识别准确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