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88篇
航空   462篇
航天技术   147篇
综合类   84篇
航天   1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干涉SAR图像的降噪方法及水平地形效应消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考察不同滤波器抑制干涉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噪声的效果.为有效地使用低通滤波处理,首先对原始干涉图像进行水平地形效应消除,保证图像信号频率的中心在零频处,降低由干涉SAR系统几何结构引起的信号频率偏移对滤波效果的影响.同时水平地形效应消除后的干涉SAR相位图可直观地反映地形的拓扑结构.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水平地形效应消除算法及滤波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
本文简要介绍了CCD产生干涉条纹的原因,对采用减法消除干涉条纹方法进行了论述。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计算误差的方法,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3.
分析了曲面交线加工中刀具的偏置类型,提出了新的交线加工刀位轨迹生成算法。该算法利用曲面跟踪求交算法计算两曲面交线,并根据交线处曲面局部微分几何性质推算刀具的初始位置,然后采用牛顿迭代算法精确刀位。该算法的优点是能够精确控制刀具与曲面的加工误差,可处理单支点、双支点偏置情况下球头刀、平底刀、圆角刀的交线域加工,算法稳定、统一。  相似文献   
54.
邢文珍  刘一兵 《航空学报》1994,15(3):275-279
对高胀孔量下的LY12CZ板件孔边残余应力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衰减规律的有损多试件普通莫尔密栅云纹检测方法进行了尝试,给出了一定载荷范围内残余应力的衰减规律,揭示了高胀孔量下残余应力的再分布现象。研究表明,本文所使用的多试件有损检测方法,不但经济可行,而且有足够精度,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55.
运动干涉检测的模糊逻辑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最大相对速度-距离法的基础上,引入模糊逻辑控制时间裕度,使任意两次检测间的时间间隔适当增大。该方法不仅减少了检测次数,更主要的是利用模糊逻辑的鲁棒性,减少了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使它无论在效率还是在可靠性方面都有了提高。以运动平面多边形为例,通过不采用、采用、部分采用模糊逻辑控制3种方法加以比较,表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
为满足现代航空发动机"更紧凑的级间距、更高的经济性和更低的噪声"的设计目标,低压涡轮轴向间距设计得越来越小.然而,较小的轴向间距将严重影响涡轮的气动性能及动静干涉噪声,这对流动及噪声控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为此,采用大涡模拟结合FW-H方程研究了不同轴向间距情况下,上游静叶尾缘采用短、长锯齿结构时,一级低压涡轮...  相似文献   
57.
随着国内自主雷达卫星和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D-InSAR)及衍生的时序InSAR技术的发展,以时间序列上重复观测为主的长周期形变监测的应用与日俱增。对遥感卫星地面任务规划系统来说,规划和管理大量有时序关联的重复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观测要求,是提升以形变监测为使命的雷达卫星运控效率的关键。在综合考虑雷达差分干涉任务序列性、一致性、周期性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面向雷达卫星时序InSAR类型任务的规划框架,旨在规划序列任务时,考虑序列整体特性,进行序列任务组间的冲突检测。基于此方法,对现有的地面任务规划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验证了框架的有效性。结果证明:该方法可快速、自动进行序列任务冲突消解,可为长周期序列任务的规划和管理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8.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的干涉方法(GNSS-IR)进行测高。深入分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的多径信号模型(GNSS-MR),在此基础上提出单天线测高模型,旨在获取多径信号信噪比(SNR)频率信息,从而反演出高度信息。Lomb-Scargle(LS)谱分析方法是单天线测高模型中常用的频率提取方法;提出了基于解析模型拟合的方法对多径信号信噪比数据提取频率,同样可以准确获取频率信息,从而反演出天线到地面的高度。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单天线测高的最大测量高度和接收机需要满足的最小输出率。由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传统LS谱分析方法和拟合法在反演效果最优时,即LS谱分析方法在高度角上限为17°时,均方根误差为0.028 75 m;拟合法在高度角上限为21°时,均方根误差为0.024 85 m。通过比较不同高度角上限的均方根误差,可以获得最优化的高度反演条件,同时也表明了拟合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9.
深空测控网干涉测量系统在“鹊桥”任务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嫦娥4号"任务的第一阶段—"鹊桥"阶段,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利用佳木斯及喀什深空站对"鹊桥"进行了干涉测量观测,获取了实时与事后的高精度测角观测量,有效支持了任务的实施。两深空站需同时完成测控任务,无法交替射电源观测来进行系统差标校,基于此系统采用了长时间隔、在航天器观测前及双站结束后观测射电源的标校方法,在地月转移段、月球至L2转移段、Halo轨道形成段开展了多次干涉测量观测,所获得的时延、时延率结果直接应用于事后联合轨道确定,结果表明:深空网的时延观测精度约为3 ns。  相似文献   
60.
DOR测量自适应模型重构算法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金星快车"(Venus Express,VEX)探测器大时延、快变化的轨迹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侧音信号相频特性的自适应模型重构算法。该方法极大增强了参考模型精度恶化情况下算法的适应性与稳定性。基于"金星快车"DOR观测实验的数据分析,通过与欧洲航天局提供的事后高精度星历轨道对比,结果表明数据处理算法时延精度优于ns量级,时延率精度优于1ps/s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