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26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防银变色     
层变色对电子元器件危害甚大,多年来所采用的钝化,涂有机涂层等方法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镀贵金属防变色价格太昂贵。为了同时满足提高层寿命,降低处理成本的目的,利用有特殊添加剂的抛光乳化剂及抛光膏对层表面分别进行浸泡、抛光处理,可使其抗变色能力大幅度提高,不影响其导电性,焊接性,成本还低。  相似文献   
52.
文摘为适应电致变色领域越来越丰富的柔性化需求,解决柔性基底上直接制备电致变色薄膜性能不佳的问题。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线(AgNWs)为基底,采用室温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了氧化铟锡(ITO)/氧化钨(WO_3)薄膜,研究了AgNWs/ITO复合电极的光电性能以及PET/AgNWs/ITO/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加镀ITO过渡层,克服了PET/AgNWs/WO_3薄膜存在的着色不均匀、单次循环后性能迅速衰退等问题。最终获得了透过率调制为57.4%(550 nm处)、69.6%(1 000 nm处),着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10.4 s和9.9 s,相应的着褪色效率分别为27.79 cm~2/C和40.45 cm~2/C的高性能柔性电致变色薄膜。薄膜在超过500次循环稳定测试以及2 000次弯折测试后仍能保证较高的透过率调制,展现出了在柔性电致变色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3.
由于传统气密封装方法在封装的过程中会给电子器件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基于焊膏电流烧结快速互连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气密封装方法,可用于航天功率分立器件的密封。本文研究了通电过程中接头温度、微观形貌以及剪切强度的变化。在焊膏电流烧结的过程中,随着有机物的去除,烧结层升温速率急剧下降,并且最初被有机物分离的颗粒逐渐相互接触。随着通电时间延长,烧结接头越来越致密,伴随着接头强度的不断提高。最终获得的烧结密封接头可以满足封装器件对气密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