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8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195篇
航空   853篇
航天技术   1290篇
综合类   115篇
航天   174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随着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和生活对分米级、厘米级的实时精准定位需求日益凸显。低轨卫星轨道高度低、信号强度大、短时间内几何构型变化快,因此应用低轨卫星开展导航增强服务成为研究热点。低轨卫星的增强服务性能依赖于星座的快速组网和设计,低轨卫星星座构型、轨道高度、轨道倾角等是影响其覆盖性能和增强性能的关键因素。全面分析了低轨星座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轨道高度、轨道倾角和单星覆盖性、地面人口密度、空间环境等,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单构型和复合构型低轨导航增强星座,并进一步分析低轨星座的覆盖性能。结果显示:复合低轨导航增强星座可以实现对全球的连续覆盖,同时满足极地高密度覆盖和低纬度的连续覆盖需求,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增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3.
文章利用1989-2004年间"Los Alamos"7 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数据对不同磁暴条件下处于地球同步轨道高度等离子体片区域的卫星表面充电电位和热电子(0.03~45 keV)温度随地方时的分布及随磁暴发生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对磁层顶电流修正后的Dst指数(Dst*)将磁暴分成弱磁暴、强磁暴以及超大磁暴.在随地方时的分布上,弱磁暴时卫星最可能在午夜后侧负向强充电(>800 V);随着磁暴强度的增加,在超大磁暴情况下该区域会沿东西方向扩展到夜晚21时到凌晨4时的区域.在随磁暴发生时间的分布上,弱磁暴下卫星表面充电到高负电位主要发生在Dst*最低点前3 h和后2 h的时刻,强磁暴下主要发生在Dst*最低点时刻,而超大磁暴下主要发生在恢复相,持续时间达十几个小时.表面电位的分布规律和热电子温度的分布规律表现一致:卫星表面负电位超过100 V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热电子温度大于2 keV的区域,而表面负电位最可能超过800 V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热电子温度大于2.5 keV的区域.通过统计分析看出,对于那些极可能发生高负电位充电(>8 kV)情况下的卫星表面电位分布与磁暴的强弱并无明显的相关性,但发现在弱磁暴情况下明显集中在正午前侧区域.  相似文献   
994.
根据轨道动力学建立的航天器自主交会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设计了基于C-W方程的近程导引段双脉冲和多脉冲制导与控制方案。采用闭环多脉冲制导,以控制精度和燃料消耗为指标,对双脉冲、等时间间隔多脉冲和闭环多脉冲制导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闭环6脉冲制导可用于近程导引段,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基于轨道机动的高轨目标自主感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机动可为高轨目标在轨感知提供有利的成像条件,文章在高轨目标感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目标构型识别的角度介绍高轨目标精准感知技术.结合高轨目标的轨道特性和光照特性,在顺光观测的约束条件下,介绍了高轨目标的掠飞和绕飞成像轨道控制方法;针对威胁目标在轨感知,基于目标轨道特性给出了感知相机精准配置方法;针对目标构型精细感...  相似文献   
996.
分布式小卫星SAR的基线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星间基线的高精度测量是分布式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星间基线的表示为出发点,先筛选出可行的基线测量手段,然后针对分布式小卫星SAR所关心的测量精度、信号覆盖、数据率以及作用距离等方面,对这几种手段作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并根据比较的结果,提出了3种理论上可行的基线测量方案。最后,文章还指出了这些方案在工程实现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7.
航天器轨道精确测定重要环节之一是有效地消除观测系统误差,在轨道测量数据处理时,一类是利用轨道约束自校准技术来估算和校准系统误差,另一类可以应用测元差分方法来消除系统误差(例如导航卫星测定目标)。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差分技术,即利用观测数据时序差分消除系统误差技术,并推导相应确定航天器轨道的公式。  相似文献   
998.
辛文 《国际太空》2006,(6):25-26
□□经过约5个月(约153天)的漫长旅程后,飞行了4.1×108km的欧洲"金星快车"(Venus Express)探测器提早9天于4月11日进入预定的金星轨道.  相似文献   
999.
针对月球轨道复杂的热环境,设计一种与流体回路耦合的板翅式相变换热器,通过利用相变材料熔化蓄热、凝固放热的特性,实现对航天器在不同外界热环境条件下散热能力的调节。基于一系列简化假设,开展相变换热器仿真分析,计算给定入口温度条件下相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和熔化与凝固特性,并且详细分析相变腔体内相变材料的熔化过程。通过搭建相变换热器性能试验台开展试验研究,得到相变换热器运行的温度结果,验证了相变换热器设计的合理性。文章提出的耦合相变换热器的流体回路方案可作为载人航天器月球轨道飞行的有效热控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以不同时间尺度的电离层参数时间序列重构的相轨道,表征了该参数的复杂行为,并由此提出了参量预测的相空间相似及回归模型。两模型用于海口(20°2'N,102°20'E)f0F2和M(3000)F2的预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