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75篇
航空   792篇
航天技术   284篇
综合类   162篇
航天   34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922.
针对动能拦截器末制导问题,基于运动伪装理论设计了末制导律和相应的脉冲宽度脉冲频率(PWPF)调节器。根据拦截器和目标在视线旋转坐标系下的相对运动关系建立了动力学模型。通过运动伪装特性得出的拦截条件推导出作用在视线法向上的制导指令表达式。在动能拦截器制导推力受限情况下,利用PWPF调节器调节制导指令。考虑系统的可控条件和拦截条件,对调节器参数进行了理论设计。运动伪装末制导律保证动能拦截器在制导过程起到伪装作用,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和较小的命中过载,同时经过参数设计后的PWPF调节器可以节省燃料。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校验了所设计末制导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3.
吴祥兵  赵杰亮 《宇航学报》2021,42(7):830-838
设计具有变形能力的飞行器结构,通过主动改变其气动外形是提高空天飞行器飞行能力和环境自适应性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单侧弯曲与多级伸展变形的空天飞行器非圆截面变体头锥机构设计方法,可独立进行头锥的多级伸展及弯曲运动,实现变体形式多样化;通过在伸展机构级间设计锁定装置,保证了头锥变形的展开稳定性。结合飞行工况,计算了头锥伸展过程中所受载荷及所需驱动力。头锥伸展及弯曲运动仿真结果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在给定驱动模式下头锥机构的轴向最大伸展位移与体长比为0.43,伸展弯曲比可达3.5。通过分析变形过程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变化规律发现,所设计的变体头锥机构可实现较好的运动特性和运动平稳性。  相似文献   
924.
孙孙 《航空港》2012,(3):54-63
T台要承担引领风尚的义务。品牌的风尚趋势,七早八早就要发布。所以我们总是穿着冬衣看轻衣单裤的时尚,身着薄衣时再看厚褛重装的流行。等日子过完两个季,那些T台上的梦幻元素,才真正赶完时间差,应了春夏和秋冬款的名头,落到红尘里来。2012 SS——春夏T台新风尚,今日上身正当时。  相似文献   
925.
孙孙 《航空港》2012,(3):80-83
在讲究顶级科技,超越永远难上加难的游艇制造业,如同我们古兵器所箴言的:一寸长,一寸险,多出一米半米都是一项挑战,你眼前的这艘运动艇是55米长。  相似文献   
926.
王骁  阮文俊  王浩 《推进技术》2021,42(6):1387-1394
为了解某地面垂直发射弹丸在不同直接力控制系统(RCS)输出条件下的俯仰调姿运动情况,分别采用试验与仿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了用于弹丸调姿试验的脉冲侧向推力器、地面发射装置以及同步测试系统,利用高速摄像机测量了弹丸在不同推力器装药量和点火间隔时间情况下的调姿运动情况,并指出这两个参量是决定弹丸最终姿态角的主要因素,需要根据目标姿态角进行合理地搭配。然后,建立了考虑脉冲侧向推力器内弹道过程的弹丸调姿运动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预测误差在5%以内。随后,利用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推力器装药量时脉冲推力的变化情况,指出装药量对脉冲推力的变化规律有重要影响,需要与弹丸运动耦合计算以获得更高的精度。最后,对不同推力器装药量时弹丸调整到各目标姿态角所需的点火间隔时间进行了计算,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27.
低速风洞动态试验的高速并联机构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模拟飞行器多自由度(DOF)风洞试验,设计并制造了一种用于低速风洞试验的高速并联六自由度机构,综合分析需求和机构的约束条件,确定机构的结构参数,并分析和总结了该机构的特点。使用ANSYS软件计算系统的固有频率,得到系统极限位置的振动响应。利用ADAMS软件对机构进行柔性动力学仿真,模拟机构在高速运动时紧急制动的动力特征,比较分析刚性和柔性制动的冲击载荷,总结出机构高速制动的特点,所分析结果在机构的设计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运行表明:并联机构可实现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耦合运动,具有大工作空间(振幅可达30°/500mm)、高运动精度(达0.05°/0.5mm)和高速(达5m/s)等特点,并具有较高的运动性能,满足风洞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928.
舰载机理想着舰点垂直运动的预估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鑫  彭荣鲲  袁锁中 《航空学报》2013,34(7):1663-1669
理想着舰点的垂直运动是影响着舰精度和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舰载机对理想着舰点垂直运动的同步跟踪能力.为此,提出对理想着舰点垂直运动的位置和速度信号进行预估和补偿的方法,将垂直运动的位置和速度信号经过预估和补偿后分别引入到纵向自动着舰引导系统和飞控系统的垂向速度通道中,使得舰载机可以准确跟踪理想着舰点的垂直运动,以减小甲板运动对着舰的影响.针对不同海况条件,对设计的补偿器和预估器进行仿真验证,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理想着舰点垂直运动预估与补偿方法可有效地补偿由甲板运动引起的着舰误差,显著提高了着舰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929.
梁捷  陈力 《航空学报》2013,34(4):970-978
 讨论了漂浮基空间机器人在轨捕获目标卫星过程的碰撞动力学建模,以及捕获操作结束后空间机器人与卫星混合体的稳定控制问题。首先采用多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并结合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卫星过程中的碰撞动力学特性,建立了漂浮基空间机器人在轨捕获漂浮卫星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完成捕获操作后空间机器人与目标卫星混合体关节的运动速度。然后针对卫星及空间机器人系统惯性参数均是未知的复杂情况,应用上述模型、神经网络控制理论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空间机器人与卫星混合体在捕获过程碰撞冲击影响下稳定运动的高斯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控制方案,以达到对捕获卫星的有效控制。此外,高斯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控制方案具有不需要测量和反馈载体位置、移动速度与加速度的显著优点。系统数值仿真证实了上述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0.
笔者结合平潭岛实际建设发展情况,对平潭综合实验区形成离岸金融中心的内外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金融地域运动理论,指出平潭综合实验区离岸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不是简单的复制传统的四类模式,而是应该依据实验区金融的“地域性”和“运动性”规律形成的城市等别,由初期的强调“速度论”内外分离型转向中期的“渗透论”分离渗透型,直到最终形成“渐进论”的内外一体型的离岸金融中心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