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92篇
航空   363篇
航天技术   1356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22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41.
942.
943.
动力下降点确定是实施月面软着陆的重要环节,是多系统间复杂迭代的过程,涉及轨道设计、制导律设计、着陆目标的采样区确定、着陆及起飞安全分析。其设计结果直接影响了最终着陆点的位置和着陆过程的着陆安全,也间接影响采样安全和采样工程目标的实现结果。针对嫦娥五号在实施月面软着陆前确定动力下降点的任务需求,提出了通过多次轨道控制与最优标称制导轨迹搜索联合控制策略的动力下降点确定方法。首先,根据月面无人自主采样返回任务设计总结了动力下降点确定原理和约束条件;然后,详细论述了月面无人自主采样返回任务软着陆过程动力下降点确定方法;最后,通过嫦娥五号在着陆前主要的几次轨控实施结果分析了其对动力下降点的影响,同时综合了着陆区地形分析及着陆、起飞安全性分析,对动力下降点进行确定并根据最终在轨飞行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逐次逼近寻优方法”的月面软着陆环节动力下降点的确定方法有效,可以为后续地外天体软着陆等任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44.
嫦娥四号探测器针对任务创新强、产品状态多、研制模式新等特点,结合实际研制进展情况,在原有外协单位管理模式基础之上,采用了全级次供应商管理模式,对任务相关各级次全部供应商进行有效管理。项目团队组织各参研单位开展全面细致的统计、分析与确认工作,同时根据任务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聚焦关键环节控制,开展长期贮存产品的分析与评价,并对重点单机和特殊产品实施重点管理,保证了各级供应商的产品、服务满足任务要求。文章对嫦娥四号探测器全级次供应商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其他航天器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5.
编者按     
《载人航天》2014,(1):2
<正>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飞船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为充分展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科研学术成果,不断提高工程技术水平,推动工程任务经验成果制度化、规范化、成熟化工作,编辑部根据工程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及编委会要求,围绕"交会对  相似文献   
946.
常用的元件破损在线监测方法受外在因素影响较大,以γ能谱中关键裂变产物核素比活度进行在线定量分析是一种可靠的元件破损监测方法。针对新型LaBr3(Ce)元件破损监测仪,设计了元件破损模拟实验,对逸出的裂变产物采用HPGe和LaBr3(Ce)探测器进行了对比测量。通过不同冷却时间γ能谱的核素分析,确定了135Xe,88Kr,138Xe,88Rb,138Cs等可作为LaBr3(Ce)元件破损γ能谱监测的关键核素。同时,制备了覆盖能量范围(250~2 400)keV,含60Co,137Cs,133Ba;241Am,152Eu;109Cd,88Y,57Co及24Na的4组放射性标准溶液,在建立的效率校准系统上,校准了LaBr3(Ce)在线监测仪的效率。在反应堆一次异常情况分析中,已校准的LaBr3(Ce)元件破损监测仪对关键核素的现场分析结果与HPGe的取样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效率校准结果准确,校准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947.
王敏 《太空探索》2011,(12):24-25
有人曾把电子技术发展的相对滞后称为中国航天的"软肋"。发达国家亦在此领域对我国层层封锁,限制出口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以维护其在太空中的霸权。伴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完成,中国的航天人终于让电子技术成为中国航天发展最强  相似文献   
948.
众眼看宇宙     
易轩 《太空探索》2011,(2):64-65
这张照片的主角是我们太阳系最奇特的卫星——木卫一的真彩色照片。原图由1995年~2003年之间环绕木星的"伽利略"号探测器拍摄,经过复杂技术的处理,才还原给我们一个真实的木卫一。木卫一的主色调来自硫酸和硅酸盐岩浆。它的表面有许多活火山,在木星和其他木星卫星的强大引力作用  相似文献   
949.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12,(2):61-63
航天仍是美军工作重点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1月5日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要压缩兵力结构,以应对巨大的预算压力,但国防部仍将继续投资发展航天能力。他说:"在削减总体国防预算的同时,我们将保  相似文献   
950.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4):352-F0002
<正>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1971年4月,国家提出了首个载人航天项目——"曙光一号"飞船。然而,受综合国力、工业基础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