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4篇 |
航天技术 | 22篇 |
综合类 | 12篇 |
航天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介绍了电压控制型PWM器件(以下简称PWM器件)的功能结构及测试难点。提出了该类器件电参数的测试方案及实现方法。基于SP3160Ⅱ大规模混合集成电路测试系统软硬件资源,实现了PWM器件电参数的全面测试。重点阐述了误差放大器测试环路设计及输出驱动器电平测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2.
含压电传感器和驱动器的复合材料中厚板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变分原理和一阶剪切理论,本建立了一种新的机电耦合矩形有限单元.该单元具有四个节点20个位移自由度.电自由度为单元中的压电铺层层数。通过静态控制方程推得的旋转位移表达式中含有横向位移的三次导数.从而该单元不仅能分析薄板的变形.而且还能分析中厚板在电载荷和外力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然后.根据所建立的有限单元.结合相关方程.编写了有限元分析程序并对一些算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将所得结果与有关献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单元的有效性。最后对压电非均衡复合材料在电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中正的铺层角和对应的负铺层角的厚度比改变时。在相同电载荷作用下对结构的变形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高超声速气动加热会严重影响飞行器结构的颤振特性,本文开展了采用分布式压电驱动器的热颤振主动抑制方法研究。以某飞行器小展弦比翼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常温和热载荷边界条件下的结构振动和颤振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频域非定常气动力进行有理函数拟合,建立包含压电驱动器的翼面耦合结构系统状态空间形式的运动方程;对典型热载荷边界条件下的被控对象设计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分别设计出LQG及PID控制器;对比分析了系统开、闭环颤振特性。结果表明,通过主动控制律的实施,达到了热颤振主动抑制的目的,验证了这种颤振主动抑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5.
针对目前软体机器人缺乏变形和接触力方面理论研究的问题,以软体夹持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纤维增强型软体夹持器变形及末端接触力的研究。首先设计了气动软体夹持器,该夹持器由纤维增强型单向弯曲驱动器、接触气囊以及单元的连接装置组成;其次基于Yeoh模型、Neo-Hookean模型分别建立了弯曲驱动器驱动压强与弯曲变形圆心角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和弯曲驱动器末端接触力理论模型;然后开展了软体夹持器变形和末端接触力的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进行了纤维增强结构对软体夹持器变形和末端接触力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纤维增强结构能大幅度提高软体夹持器的变形和末端接触力。上述研究为其他纤维增强型软体夹持器变形及末端接触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6.
67.
为研究超磁致伸缩驱动器(GMA)椭圆油膜轴承性能,搭建了三自由度可控椭圆轴承实验装置,利用GMA动态控制了椭圆轴承所支撑转子的轴心轨迹,观察了椭圆轴承油膜形成和破裂过程,考察了轴径转速、进油压力、偏心率等参数对椭圆轴承油膜气穴位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椭圆轴承动态气穴内存在润滑油丝,逆着旋转油流方向移动;随着转速升高或者偏心率增加,椭圆轴承圆周方向油膜破裂边提前;随着转速增加或者进油压力减少,椭圆轴承气穴位置逆着轴向油流方向移动。利用GMA合理控制椭圆轴承短轴油膜间隙,可以更好的抑制转子系统的工频振动。研究结果可为椭圆油膜轴承的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压电驱动器的气动弹性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压电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发展,压电驱动器在气动弹性控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使用压电驱动器控制翼面变形,利用而不是抵抗气动弹性效应可以控制升力、力矩以及它们的分布。采用基本相同的智能结构翼面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控制目标需求,使用压电智能材料驱动器可以达到多种目的,包括静态的形状控制与动态的颤振抑制、抖振控制与阵风响应控制。静态控制方面例如改变翼面形状获得附加空气动力以增加升力、提供横滚力矩、改变升力分布以减小诱导阻力或减小翼根弯矩等;动态控制例如利用改变翼面形状产生的附加空气动力作为控制载荷,改变气动弹性系统的耦合程度,根据控制效果要求可作为气动阻尼、气动刚度或气动质量。这种控制方法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操纵效率,扩大飞行包线,提高材料利用率,已成为可变形飞行器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阐述压电驱动器气动弹性应用的动机与机理、发展与成就以及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