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51篇 |
免费 | 607篇 |
国内免费 | 60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367篇 |
航天技术 | 2182篇 |
综合类 | 792篇 |
航天 | 35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76篇 |
2022年 | 186篇 |
2021年 | 210篇 |
2020年 | 241篇 |
2019年 | 209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176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262篇 |
2014年 | 454篇 |
2013年 | 449篇 |
2012年 | 665篇 |
2011年 | 741篇 |
2010年 | 568篇 |
2009年 | 687篇 |
2008年 | 715篇 |
2007年 | 512篇 |
2006年 | 542篇 |
2005年 | 546篇 |
2004年 | 533篇 |
2003年 | 483篇 |
2002年 | 316篇 |
2001年 | 340篇 |
2000年 | 301篇 |
1999年 | 183篇 |
1998年 | 225篇 |
1997年 | 275篇 |
1996年 | 227篇 |
1995年 | 225篇 |
1994年 | 200篇 |
1993年 | 184篇 |
1992年 | 139篇 |
1991年 | 142篇 |
1990年 | 139篇 |
1989年 | 136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782.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11F35K1)是苏联“暴风雪”太空计划中唯一真正完成建造及发射的航天飞机,由能源火箭公司总设计师罗基诺·罗金斯基设计。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无人驾驶飞向太空,这是它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执行轨道飞行任务。1993年该航天项目被取消,后来存放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的一个机库里。 相似文献
783.
2011年7月8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Atlantis)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升空,有超过100万美国民众到现场观看。因为这不仅是阿特兰蒂斯号第33号发射,航天飞机第37次前往“国际空间站”、第135次升空,还是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飞行。此后,航天飞机全部退役,永远退出太空舞台, 相似文献
784.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的一种天体,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至今为止在太阳系内已经发现了70多万颗小行星,不过只有少数的小行星直径大于100千米。最大的小行星是谷神星,直径约950千米。不过近年来又发现一些小行星比谷神星还要大,如200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直径甚至达到1800千米。直径超过240千米的小行 相似文献
785.
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C-1)是联合防区外武器的最新型,今年3月8BJSOwC-1完成了计划进行的三次系留飞行试验的第二次。它除了具有热成像末制导,还增加了Link-16武器数据链和移动海上目标打击能力。JSOWC-1可在明显降低风险的条件下提供最优的精度。对于这型武器,还将继续对其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更好地满足战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786.
787.
由于空间站具有寿命长、容积大等优点,是开发太空资源的理想基地。所以,在1969年美国载人登月成功后,苏联放弃了载人登月计划,而把建造载人空间站作为未来航天计划发展的核心和 相似文献
788.
789.
“嫦娥4号”中继星任务轨道确定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嫦娥4号"任务将采用着陆器、巡视器和绕飞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中继星进行月球背面的探测,中继星已先期发射,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晕(Halo)轨道。在中继星使命轨道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相关仿真工作,开展了中继星在Halo轨道上的摄动源量级及影响定轨预报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太阳光压摄动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其相关影响,提高定轨精度,在太阳光压球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继星在轨运行特点及其星体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求解光压等效面积的方法。经仿真分析,使用修正后的太阳光压球模型进行定轨求解,速度精度可提升约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790.
低地球轨道环境中的原子氧会剥蚀航天器表面材料,影响其性能和寿命,因此在使用时需要选用合适的手段来进行原子氧防护。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正硅酸乙酯在树脂体系中的水解-缩合反应,在基体中原位生成无机相而获得杂化聚酰亚胺。在原子氧效应地面模拟设备中,对杂化聚酰亚胺试样开展了性能评估试验,总结了试验前后试样的质量、表面形貌和表面成分的变化特点,并分析了材料耐剥蚀性能与正硅酸乙酯添加量的关系、杂化材料的耐剥蚀机理。结果表明,杂化聚酰亚胺的耐原子氧性能优于原树脂,其原子氧试验质量损失仅为原树脂的31。6% ~14。8%。分析认为,溶胶-凝胶过程中在树脂基体中生成的有机含硅结构和无机SiO2,以及原子氧作用下杂化材料表面生成的SiO2保护层,是杂化材料耐原子氧剥蚀性能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