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1篇 |
免费 | 112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28篇 |
航天技术 | 211篇 |
综合类 | 60篇 |
航天 | 3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电离层峰区的等离子体漂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垂测数据、利用伺服模式讨论了中低纬上空电离层峰区等离子体垂直漂移速度的日变化形态及其随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等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漂移速度的凌晨凹陷与日出凸起现象,指出了可能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2.
针对基于Hausdorff距离HD(Hausdorff Distance)识别法存在识别速度慢和对星敏感器镜头旋转特别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ausdorff 距离进行星图识别的改进算法,它采用有向距离和绝对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恒星的空间结构信息,构建有向距离匹配模型;根据镜头旋转特性,建立绝对距离抗旋转模型;对两种模型测试研究确定加权因子,同时选取恰当的匹配识别门限,最终实现匹配识别的性能达到最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不但保持了原有算法的高识别率,强抗噪性,而且还具有更快的识别速度和好的抗旋转特性.它在实际工程中已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63.
64.
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频双差为基础探讨了组合观测值及误差,针对以往采用聚类方法在研究GPS三频组合数据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距离修正的增量模糊C均值算法.通过调节因子有效地修正了样本中心与聚类中心的距离,获得合理的隶属度,从而得到正确的分类;构造了基于距离修正的聚类有效性指标,自动获取最佳聚类数,避免了人为确定聚类数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引入增量的思想,数据增加时以原有的数据集为基础,根据阈值进行归类,不需要重新进行初始计算.通过矩阵变换法及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5.
MISTRAM测距数据包含的常值系统误差,是影响数据质量和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该误差既不便于按常规系统误差处理,更不能按随机误差处理。在设备精度鉴定中,使用更高精度的观测数据通过比对法估计的方法,以及EMBET方法,均受到诸多制约。本文基于MISTRAM系统高精度测速数据,建立了常值系统误差的估计方法。实际数据计算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6.
机载雷达探测距离的试飞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代机载雷达的试飞特点,提出用单次扫描探测概率和累积探测概率的统计方法来考核机载的探测距离。试飞验证表明,它不仅能对机载雷达的探测距离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且试飞效率高。该方法对今后机载试飞具有较高的参考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普通雷达接收机难于对高动态飞行器捕获和跟踪。本文提出一种最佳跟踪接收机(OTR),它能对高动态飞行器实现快速捕获和精密跟踪。这种OTR是将最大似然估计与卡尔曼滤波相结合具有计算机反馈的数字化接收机。本文介绍它的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和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地球气候反常,灾变频传,地球末日之说造成人心惶惶。2010年8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就非常罕见地发出警告,地球可能遭遇强烈的太阳风暴,而且就在3年后,即2013年。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强了对太阳的观测和研究,尤其是更加重视对太阳观测卫星和太阳探测器的研制和应用,因为它们可以不受大气层干扰,对太阳进行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以便采取有效对策。为了更好地了解太阳,特别是攻克有关太阳的重要难题,俄罗斯和美国在2010年纷纷提出要研制和发射能近距离探测太阳大气层的太阳探测器计划,这将使人类对太阳的认识在技术手段和研究深度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而且颇有竞争、竞赛的味道,因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69.
70.
D-最优试验设计在动力调谐陀螺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动力调谐陀螺的静态漂移误差测试精度,针对简化静态漂移误差模型,并且考虑陀螺安装角误差的影响,依据D-最优试验设计理论以及正交设计的均匀分散性试验设计思路,设计了一种满足D-最优性质的正交八位置试验方案,并在整个正交空间内采用全局搜索的方法验证了其D-最优性。在相同试验环境下,采用力反馈位置试验法,以全正交空间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为评价准则,对该八位置试验方案和国军标GJB1183—91中的八位置试验方案进行比较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八位置试验方案优于国军标GJB1183—91中八位置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