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航空   1193篇
航天技术   56篇
综合类   112篇
航天   13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有限体积法数值模拟了超声速进气道的湍流流场,改进了离散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中粘性项的方法,使之具有较好的守恒性,研究使用了变系数的隐式残差光顺等加速收敛技术,并讨论了超音来流、收敛型进气道复杂流场初场的给定方法,所得到的数值解正确地展示了流场的复杂激波结构。  相似文献   
992.
Bump进气道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应凯 《空气动力学学报》2007,25(3):336-338,350
对一种先进的无隔道超音速进气道(Bump或者DSI)进行了设计方法和风洞试验研究。研究表明:Bump进气道性能优异,并且取消了传统的超音速战斗机进气道设计中的附面层隔道、泄放系统和旁路系统,使得飞机阻力小、重量轻、可靠性高。Bump进气道是根据锥型流理论,采用乘波原理设计的。即用机身形面去截取锥形流场,在此范围内进行压缩面的设计,由于锥型波波后产生等熵压缩,在压缩面展向形成一定的压力梯度,将附面层排出进气道口外。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数值方法求解超音速分离线(SSSL)喷管内流场,研究了不同摆角对喷管流场分布的影响,对比分析超音速分离线与亚音速分离线喷管的轴向推力、径向推力及偏转放大因子随喷管摆角的变化规律,为超音速分离线喷管的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计算结果表明,摆动对超音速分离线喷管内流场影响显著,随着摆角的增大,内流场的非对称性和激波强度均增加;在相同摆管的轴向力分力略有减小,而径向分力则呈现增大的趋势;超音速分离线喷管与亚音速分离线喷管的径向分力比值,即偏转放大因子则随喷管摆角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本算例中的最佳放大因子1.36,对应的喷管摆角为2.5°;另外,随着摆角增大,超音速分离线喷管内流场Al2O3粒子分布的非对称特性也逐渐加强,活动体小端局部范围粒子浓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994.
定几何二元倒置"X"型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一种定几何二元倒置“X”型布局的混压式进气道进行了风洞吹风实验,得到了进气道的性能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来流马赫数的增加,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不断减小,流量系数却先增加,在设计点达到最大值后减小。当迎角变化时,迎背风侧进气道呈现不同的特性,在小迎角α<6°状态下,背风侧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先上升后下降,迎风侧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却保持一直缓慢下降,在流量系数方面,背风侧进气道流量系数一直增加而迎风侧减小,但两侧总的流量变化不大;在大迎角(α=6~9°)状态下,背风侧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和流量系数均下降剧烈,而迎风侧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虽有下降但流量系数却有所上升。本文为倒置”X”型进气道的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一种腹下S弯进气道低速大攻角下气动特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一种腹下S弯进气道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低速大攻角下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随出口马赫数的增加,腹下S弯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不断下降,稳态周向畸变指数、紊流度和综合畸变指数均上升;出口马赫数为0.45时,进气道出口总压信号的功率谱在220Hz处存在峰值,内通道发生了局部流动分离;与地面抽吸状态相比,该进气道在低速大攻角状态下具有较高的总压恢复系数,虽综合畸变指数也偏大,但能够满足发动机正常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6.
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压力振荡过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晓征  刘君  郭正  王巍 《推进技术》2008,29(5):562-565
针对来流马赫数3.5,0°迎角飞行条件下冲压发动机的简化模型,数值模拟了进气道整流罩开启过程的非定常流动。计算采用AUSMPW有限体积格式,基于结构与非结构的混合网格技术,求解了非定常N-S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在进气道整流罩打开以后,超声速气流会在燃烧室通道内形成振幅衰减较慢的低频剧烈振荡。在同样计算条件下采用Euler方程进行对比性研究,数值实验发现对这类大雷诺数、强非定常性的问题,Euler方程和N-S方程得到的结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97.
998.
新一代超/高超声速带进气道飞行器气动力特性快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清  张卫民  陈英文 《宇航学报》2008,29(2):494-498
新一代超/高超音速飞行器要求具有高空空气动力机动能力、长航程能力,使飞行器具  相似文献   
999.
徐诸霖  达兴亚  吴军强 《推进技术》2019,40(7):1441-1448
为理解超紧凑大S弯进气道与风扇的耦合效应,基于体积力模拟方法开展了一体化计算研究。研究的进气道长径比为2.5,使用Rotor 67进行耦合分析,体积力模型与冻结转子计算得到的总压比、总温比和等熵效率分别相差4.49%,0.26%和2.38%。流场分析表明,风扇对入口段流场影响较为明显,主要体现为畸变区的顺向偏转与微弱衰减;进气道出口畸变经过风扇叶片后得到改善,大低压区和反向旋流基本消失;而流体在叶片的前后缘旋流角与轴向速度的综合改变量越大,风扇对气流做功越多。总的来说,超紧凑大S弯进气道与风扇之间耦合比较明显,需要在设计时进行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00.
一种涡轮基组合动力的整机低速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峰  桂丰  尤延铖  朱剑锋  朱呈祥 《推进技术》2019,40(11):2436-2443
针对一种多通道三动力涡轮基组合动力开展了整机低速风洞试验,着重从总体性能、流量分配、压力分布等方面,对三维内转组合进气道与涡轮发动机的耦合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低速状态下,三维内转进气道将给涡轮发动机带来最大10%的总压损失,组合动力推力最大损失24%、耗油率增加26%;内转进气道涡轮通道呈现出口总压分布不均、沿程静压先减小再增大的现象,随着涡轮发动机转速增大,通道出口高总压区逐渐向一侧移动;为减小低速状态三维内转进气道涡轮通道的流道损失,建议引入辅助进气门等引流装置、动态调整冲压通道流道面积,以匹配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