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4篇 |
免费 | 642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600篇 |
航天技术 | 52篇 |
综合类 | 200篇 |
航天 | 15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00篇 |
2013年 | 101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二维非均匀超音来流下最有利压缩面型面的随机选取法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随机选取法,研究非均匀二维超音来流流过6种不同形状的楔型压缩面时的波后非均匀超音流场。结果表明来流的非均匀性对下游流场具有重大影响,对6种不同形状楔型压缩面流场的计算表明,单纯用改变压缩面型面的办法难以减少来流的非均匀性,但是可以部分改善下游流场的非均匀程度,在研究的6种型面中,凹圆弧压缩面及等熵压缩面在本文限定的非均匀来流下,其性能优于其它4种型面的压缩面。 相似文献
993.
在多年来的亚音扩压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亚音速飞行器进气道内通道优化设计的概念,并介绍了亚音速飞行器进气道内通道设计及性能计算软件的功能。实践表明,该设计及性能计算软件可用于亚音飞行器进气道内通道的设计选型,从而减少或替代实验选型,节省费用,缩短研制周期。 相似文献
994.
995.
基于张线尾撑的进气道低速风洞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φ3.2m风洞中开展战斗机大迎角进气道特性试验研究,结合该风洞开口试验段及支撑装置的特点,研制了能够模拟战斗机进气道流量的小型引射器装置,发展了基于引射器/张线尾撑一体化设计的战斗机大迎角进气道试验技术。为了验证该项试验技术,研制了进气道流量测量装置,以及基于数字阀的气源控制系统;进行了装置性能研究,并利用某战斗机模型开展了飞机鸭翼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引射器引射流量达1.34kg/s,引射器/张线尾撑一体化方案可完全满足我国已有战斗机在3m量级风洞开展进气道试验的流量模拟及开展大迎角试验研究的需求;鸭翼对战斗机进气道性能影响研究为进气道试验模型外形模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对一种Ma=0~7的二元外并联式TBCC变几何进气道设计开展了研究,给出了进气道总体设计思路、气动型面设计过程、变几何调节规律以及流场控制方案。初步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进气道满足预期的流量捕获需求,高速通道Ma=4和Ma=7时的喉道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0.62和0.45,低速通道Ma=2.3和Ma=4时的喉道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0.97和0.73;该变几何进气道在模态转换过程可以正常工作,没有明显的流动分离出现;由于侧板溢流,三维计算结果下的总压恢复系数与流量系数略低于二维计算结果。对三维外并联TBCC变几何进气道开展了涡轮通道扩压段设计及数值仿真研究,给出了三维模型的气动特性及涡轮通道的反压特性。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何允祥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39-42
以某型飞机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出现进气道铆钉松动、蒙皮裂纹、铆钉裂纹等故障为研究对象,运用飞机气动弹性力学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提出在进气道蒙皮上加装阻尼层的新方法。验证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弥补设计缺陷、延迟金属材料老化及预防性修理机体结构裂纹。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