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234篇
航空   1510篇
航天技术   405篇
综合类   208篇
航天   58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简要介绍了侏儒导弹的三种候选制导方案——小型浮球平台系统,星光/惯性平台系统和激光陀螺捷联系统及洲际导弹制导系统和惯性器件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12.
针栓式喷注单元膜束撞击雾化混合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凯  雷凡培  杨岸龙  杨宝娥  周立新 《航空学报》2020,41(9):123802-123802
为了全面认识针栓式喷注器喷雾场结构,基于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和分三相计算的PLIC VOF(Piecewise Linear Interface Calculation Volume of Fluid)方法对针栓式喷注单元膜束撞击雾化混合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两路推进剂分别进行界面追踪,获得了膜束撞击雾化混合过程的详细结构特征,与高速摄影试验结果定性定量对比均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以此为基础对膜束撞击的喷雾场结构、撞击变形过程、流场涡结构、雾化破碎典型特征及破碎后的雾化混合分布特征进行了识别分析,结果表明:膜束撞击形成了液束未穿透液膜和液束穿透液膜2种不同的喷雾扇结构。膜束撞击形成的喷雾扇呈"Ω"形,膜束同时发生弯曲变形和横截面变形。另外,膜束撞击同时受到正压和剪切应力作用,导致了一系列复杂涡流现象,使得相互作用增强,雾化混合均增强,这也是膜束撞击喷注构型优于膜膜撞击的本质原因。最后,还发现膜束撞击喷雾场液滴分布呈现分区结构特征,分别是液束控制主导的上雾化区、液膜控制主导的下雾化区及夹在中间的混合区,实际中应兼顾雾化特性和混合特性,选取中等动量比膜束撞击,这可为针栓式喷注器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3.
114.
某型蒸发式稳定器气动及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兆波  金捷 《火箭推进》2013,39(3):27-31
为解决亚燃冲压发动机在高速低温来流条件下的可靠点火、火焰稳定和高效燃烧问题,对某型蒸发式火焰稳定器分别进行了冷态流场和燃烧流场的数值研究,并与常规V型火焰稳定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范围内,蒸发式稳定器随来流速度的增大,总压恢复系数和停留时间明显减小,回流区长度、回流率和燃烧效率变化不大;与相同槽宽的常规V型火焰稳定器相比,回流率明显减小,总压恢复系数、回流区长度和停留时间略有减小。蒸发式稳定器后部形成明显的回流区,且基本上不受外部主流流动的干扰,通过单独控制稳定器局部供油,可以使稳定器在最佳油气比下工作,有利于在高速来流条件下可靠工作。  相似文献   
115.
, 《火箭推进》2013,39(3):F0003-F0003
一、《火箭推进》是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主办的运载器与导弹动力专业学术刊物,专业方向侧重于火箭发动机。二、《火箭推进》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载火箭发动机、吸气式发动机、非常规动  相似文献   
116.
为了满足大推力上面级发动机大面积比喷管的设计需求,采用了排放冷却前段和单壁辐射冷却尾段的分段式设计方案。在排放冷却前段传热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对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单壁尾段在引入上游排放冷却气氢情况下的冷却特性和喷管效率。结果表明:对于大面积比喷管,采用带二次流的单壁金属喷管延伸段是现实可行的,有望达到较好的冷却保护效果并提高喷管效率。  相似文献   
117.
卫锋  贺旭照  贺元元  吴颖川 《推进技术》2014,35(11):1441-1447
为了研究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对飞行器力矩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一系列设计状态为Ma=6.5的内转式进气道展开力矩特性研究。对不同布局形式,进气形式以及基准流场中心体的内转式进气道对飞行器力矩特性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内转式进气道而言,有连接板的水滴型进气道双侧布局力矩特性较优,且容易满足飞行器总体需求;布局形式对进气道的力矩特性影响最显著,进气形式对侧滑力矩的影响比基准流场中心体影响更明显,而抬头力矩和滚转力矩受基准流场中心体影响更加突出;中心体在0~0.1Rs(Rs为基准流场入口半径)变化时,抬头力矩变化不大,而在0.1~0.2Rs抬头力矩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18.
采用在进气道出口连续抽气的方法,在地面静止状态(俯仰角α=0°,偏航角β=0°)下试验研究全尺寸埋入式进气道的气动特性。首先介绍了试验方法,给出了出口总压分布图谱,然后对进气道流量和畸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设计合理,准确校准了进气道出口流量;地面静止状态下进气道性能良好,总压恢复系数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周向畸变指数、紊流度和综合畸变指数则随出口马赫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9.
面对当今世界民用航空产品竞争加剧的形势,获取商业成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一方面,掌握先进技术的一方为了保证利益的需求,一定会将技术作为核心,从而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另一方面,飞机的研制费用、研制周期、项目组织管理形式、参研人员能力等,也成为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0.
军事航天     
《太空探索》2012,(12):48-51
要闻美进行有史以来最大导弹防御试验近期,美国导弹防御局(MDA)成功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复杂的导弹防御飞行试验,试验中模拟了多次弹道导弹拦截巡航导弹目标的交战。本次试验由MDA主导,陆军、海军、空军均参与其中。综合防空与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使用多重传感器和导弹防御系统,在同一时间拦截多重目标。所有的目标都成功发射,初步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