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3篇 |
免费 | 173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63篇 |
航天技术 | 53篇 |
综合类 | 87篇 |
航天 | 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为改善飞艇气动性能,提高推进系统的效率,增加飞艇承受有效负载的能力并延长其运行时间,将飞艇艇体气动阻力和艇体表面积两个主要因素引入到平流层飞艇外形优化设计中,建立了复合目标函数,在飞艇体积不变的前提下,采用EXTREM数值优化算法,对平流层飞艇外形基于B样条曲线参数化方法在体积和长度不变的限制条件下,进行了双目标优化设计,优化后,外形的气动阻力减小了7.12%,同时飞艇艇体表面积也减少了1.76%。文章的研究结果实现了减阻和减重的双重目标,证明了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可为平流层飞艇总体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42.
243.
为提升短舱外罩层流区域面积以降低阻力,基于PARSEC(parametric section)曲线的型线参数化方法,同时采用遗传算法,以推后短舱外罩转捩位置为优化目标,对短舱特征型线进行优化。同时,研究不同来流马赫数下短舱型面优化结果;对比分析优化前后型面的气动性能与阻力发散特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短舱型面较优化前在设计点阻力降低2.25×10?3,但在高来流马赫数的非设计点工况,阻力恶化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优化后短舱在较低马赫数即产生阻力发散。 相似文献
244.
为了确定分排涡扇发动机短舱、吊挂及内、外涵排气尾流造成的冲刷阻力,明确其对发动机标准净推力的影响,以某分排涡扇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选取控制体对发动机内、外部冲刷阻力及安装推力进行受力分析,开展不同飞行状态及不同发动机状态下的数值仿真计算,总结各类冲刷阻力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在发动机标准净推力的基础上给出了安装推力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分排涡扇发动机的冲刷阻力主要来源于被排气尾流浸润的吊挂、内涵喷管外壁面、内涵排气中心锥、外部吊挂及短舱冲刷阻力,各部分冲刷阻力随飞行高度、飞行马赫数及发动机状态变化而变化;在发动机大状态下,冲刷阻力造成的推力损失可达2%~3%;在慢车状态下,冲刷阻力造成的推力损失可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245.
针对带单锥和双锥混压式进气道的两种冲压增程弹丸,对比分析了单、双锥混压式进气道的特点。采用仿真手段,对弹丸外部气动阻力和进气道工作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飞行马赫数条件下的弹丸外部气动阻力的变化、进气道临界状态下的总压恢复、捕获流量特性,并分析讨论了进气道的起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飞行马赫数2.65到1.75之间,两种冲压增程弹丸的外部气动阻力几乎相同;在飞行马赫数1.75下,两种冲压增程弹丸进气道均能够起动;在低于设计马赫数时,进气道临界状态下,单锥进气道的捕获流量和总压恢复特性均优于双锥进气道,冲压增程弹丸采用单锥进气道将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246.
以一冲压增程弹丸为例,在马赫数2.0到2.5的冷态飞行条件下,采用飞行试验结合流动仿真的手段,分析了作用在弹丸内、外表面的气动阻力分布。数值仿真所得阻力数据与飞行试验所得结果误差在6%以内。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外部阻力在弹丸所受总的气动阻力中占有支配地位,约为总的气动阻力的95%;作用在弹丸上的气动阻力中,压力阻力远远大于摩擦阻力,约占总阻力中的85%;弹丸所受外部气动阻力中,压力阻力约占90%。冷态飞行试验所得气动阻力数据可以直接作为冲压发动机推力设计的依据;冲压增程弹丸减阻设计的重点在于减小进气道外罩和前弹体在来流方向上的投影面积。 相似文献
247.
248.
249.
为了探究阻力方向舵开裂状态下的流场形态和流固耦合运动机理,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开展了不同开裂角下的二维阻力方向舵的流场计算。基于动力学模态分解(DMD)方法对各流场进行模态分解,分析了各模态的流动特征及频率变化。结果表明,在20°开裂角的范围内,机翼绕流的流场结构以开裂区内的驻涡及后缘脱落涡为主,流场各阶模态频率随来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开裂角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对不同开裂角的二维翼型开展了流固耦合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折减速度的增加,系统的流固耦合运动形式由涡致振动发展为流动失稳,系统的失稳边界随着开裂角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250.
滑行阶段的风阻力是影响雪橇项目竞技成绩的重要因素,根据雪橇国家集训队10名运动员的风洞测试结果,对雪橇项目在滑行阶段的风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为提高该项目的竞技水平提供了支持。测试结果表明,当滑行速度超过20 m/s时,雪橇运动员风阻面积系数CDA的雷诺数效应可以忽略;受窄道效应影响,风洞测试中增加赛道后,雪橇运动员受到的风阻力增加12%;运动员抬头调整滑行线路时,风阻力将增加16%,将头部倾斜有利于减小风阻力的不利影响,此时,风阻力仅增加10%;绷脚尖和翘脚尖姿态下的风阻力相差27%,对成绩影响很大,运动员应尽量保持脚尖绷紧,在绷脚尖的同时,将小腿下倾有利于减小风阻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