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3篇
  免费   794篇
  国内免费   620篇
航空   5664篇
航天技术   924篇
综合类   621篇
航天   2348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514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456篇
  2002年   410篇
  2001年   345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研究在CAPP系统中,通过建立加工方法的知识库以及相关的推理机构,来实现对机械零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42.
针对高轨遥感卫星多载荷协同观测和一致测量应用需求,在前期总体技术方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现有在轨组装航天器和高轨卫星公用平台的构型调研,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载荷协同观测需求的平台构型设计方案。平台利用CZ-5运载火箭发射并在轨展开,采用“网格式中心承力筒+板+桁架”式的总体构型,开展了主传力路径、贮箱承载结构、网格式中心承力筒等的细化设计工作,并进行了结构产品的初步设计,建立了平台结构整星的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表明:平台结构整星的各向一阶频率均能满足运载火箭的频率要求。基于标准化、通用化的平台接口设计,使其具备可扩展及可维修的能力,大大提升了平台鲁棒性。基于全网格筒的主承力设计,增强平台结构承载能力,并改善平台内部热环境。该设计方案可为基于在轨组装维护的高轨遥感大平台结构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3.
为提高大展弦比飞机模型和大载荷飞翼类模型风洞试验准度,提高支撑机构纵横向刚度和系统稳定性,有效降低试验模型失速后的抖动和机翼弹性形变,航空工业气动院在FL-9低速增压风洞开展了三点支撑试验系统的研究.以拟进行增压试验的某螺旋桨滑流模型为研究对象,对模型迎角运动机构、风挡逆向运动机构等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分析及结构优化,按照...  相似文献   
44.
“天问一号”降落伞的开伞过程是典型的无限质量开伞过程,强度试验时必须模拟无限质量开伞条件。文章在综合比较各种试验方案后,选择了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直升机低空空投试验方案。通过增加空投模型的质量,实现200m2降落伞在低空稠密大气环境下的无限质量开伞条件。通过降落伞充气模型的建立与修正,实现开伞力的精确预计。降落伞强度试验共实施8次,试验结果表明,降落伞的开伞过程符合无限质量开伞特征,验证安全系数不小于1.46,降落伞强度满足飞行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45.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R型波导开关的设计方法,并对影响微波开关性能指标的射频参数、切换时间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微波开关的射频指标无恶化,切换时间缩短,微波开关可靠性得到提升。通过3D打印技术的应用,减轻开关重量17%以上,生产周期缩短60%以上。文章论述了微波开关射频指标、切换时间的设计过程和验证结果,解决了X频段R型波导开关切换时间长和重量大的不足,为波导微波开关制造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6.
47.
48.
49.
50.
谢懿 《太空探索》2012,(7):43-45
怎么样才能造一艘飞船,让它能够经受得住比在地球轨道上强10多倍的太阳光照,忍受得了足以让铅熔化的高温?回望2000年底贝比科隆博水星探测任务被选中之时,没有人确切知道答案。对于贝比科隆博水星探测任务(BepiColombo),欧洲空间局(ESA)不仅必须拓展了已有设计标准的极限,还不得不研发新的设计思路。去往水星本身就是一个大挑战:需要新一代的高效电推进系统,它要能够输出进入轨道所需的数万个小时的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