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57篇
航天技术   375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13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3 毫秒
41.
为适应行星表面较大范围的采样要求及系统减重的需求,采样机械臂通常是细长形臂杆加多关节组成的连杆型关节机械臂,这使得抑制柔性振动成为机械臂控制系统的研究重点。针对采样机械臂的工作过程,提出带抛物线过渡的平滑轨迹规划方法,即在运动过程中使加速度连续,避免关节转动的力矩突变,并且最大限度降低峰值。首先建立基于D-H法的机械臂运动学方程,然后在考虑臂杆及关节柔性的动力学模型环境下,进行变加速—匀速—变减速的笛卡尔空间加速度连续平滑轨迹规划运动,达到减小柔性臂振动、提高定位精度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在运动规划中引入抛物线过渡的加速度连续环节、降低加速度冲击可以明显改善运动平稳性,对提高动态跟踪精度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42.
行星着陆探测中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陆探测是获取行星特性和科学数据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目前技术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探测方式。在行星着陆探测过程中,动力学与控制是影响任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行星着陆探测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难题;然后,针对火星和小行星的着陆探测,重点分析了火星着陆进入段和下降段所涉及的动力学与控制,小行星附着探测动力学建模与制导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在行星着陆探测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3.
探测太阳系的行星一直都是航天领域的主要任务之一.几十年来,全世界已经发射了数十个行星探测器,对太阳系中的大多数行星进行了考察,惟独没有专程拜访离太阳最远的冥王星.  相似文献   
44.
戴娟  苏中  刘洪  朱翠 《宇航学报》2019,40(12):1438-1443
针对行星探测器着陆过程可能存在的干扰影响着陆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抗干扰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行星探测器着陆控制模型,利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实现对系统外部干扰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律,使得系统状态快速收敛到平衡点附近。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火星着陆场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能够在未知扰动存在的情况下,有效实现行星探测器安全着陆,提高着陆任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5.
基于行星定点软着陆探测任务的需求,围绕复杂形貌行星着陆过程环境特点,首先分析了行星着陆复杂形貌特征匹配与自主导航所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随后综述了行星着陆复杂形貌特征匹配与自主导航的研究现状,并概括了行星着陆复杂形貌特征匹配与自主导航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对未来行星着陆探测复杂形貌特征匹配与自主导航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空间天文学是空间科学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红外观测对于研究行星、恒星、星系及宇宙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探测类地行星系统和研究生命的起源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7.
为了实现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梦想,NASA在2005年制定了“星座”计划。在这一计划中,NASA将研制新型“阿瑞斯1”载人火箭和“阿瑞斯5”载货运载火箭、“猎户座”载人探测飞行器和“牵牛星”月球着陆器,并发展用于月球、火星和其他行星探索的相关技术。“阿瑞斯1”火箭将作为美国未来主要的航天运输工具,  相似文献   
48.
兰胜威  柳森  覃金贵  任磊生  李毅  黄洁 《宇航学报》2018,39(9):1054-1059
为了研究冰冻天体表面撞击坑的形成与演化,开展了水冰的超高速撞击成坑实验。使用二级轻气炮发射1.0 mm直径的球形弹丸,以3 km/s、5 km/s和7 km/s速度对圆柱状冰块进行撞击。弹丸材料包括聚碳酸酯和不锈钢两种,冰块温度为253 K。实验观察到了不同弹丸和不同速度条件下,冰块中撞击坑的形貌特征。对撞击坑直径、深度和剖面形状进行了测量,并与文献中铝弹丸对水冰的撞击坑进行了比较分析。获得了水冰撞击坑特征随撞击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撞击坑直径和深度的主导机制不同,坑深主要由弹丸侵彻作用形成,而坑径主要由冰块的剥落所致;坑深比坑径具有更强的对于弹丸密度的依赖性,高密度弹丸撞击坑直径具有比低密度弹丸更强的对于撞击速度的依赖性;撞击坑体积与撞击能量成正比,高密度弹丸形成的撞击坑直径表现出“能量缩比”行为,而低密度弹丸形成的撞击坑直径表现出“动量缩比”行为。  相似文献   
49.
夏丹 《航天》2010,(8):10-10
“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间隙,本刊记者对竞赛评委会主席、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行星科学和探索项目高级教授和协调人、印度“月球初航”项目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主席班德瑞先生进行了简短的采访。他对月球探测和国际合作部有很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0.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目前正围绕小行星——灶神星的轨道飞行,按计划。“黎明”号在长达8年、近50亿千米的星际探索之旅中,将远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两颗人类以前从未尝试接触的天体——谷神星和灶神星。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直观地观测小行星,这个探测器揭示的秘密将有助于科学家回答有关这个天体和太阳系里其他几十万颗小行星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