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2篇
航空   243篇
航天技术   728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4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正由于柯伊柏带天体运行轨道与预期不符,有天文学家提出,太阳系内柯依伯带以远的区域内可能存在未知的大行星。由于这些区域又冷又暗,未知行星反射的太阳光极为微弱,要通过观测确证未知行星非常困难。但未知行星一旦确证,将改变太阳系的疆界,行星的定义可能又要重新修改,太阳系形成模型也要修改。深空探测将在发现大行星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公众感兴趣的话题2016年1月20日,美国加州理  相似文献   
482.
随着精确着陆技术的发展,探测器在行星表面可到达的地区形貌状况越来越复杂。为了保障着陆的安全性,在下降过程中探测器需要结合敏感器信息对视野范围内的着陆区形貌进行评估分析,从而选取出最适宜着陆的地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行星安全着陆点选取思路,并设计出着陆点选取的参考指标,通过对形貌以及燃耗的评估,实时选取安全着陆点。MATLAB仿真结果表明,针对快速选取过程和遍历选取过程,该方法均能够在两种过程中有效选取出满足要求的着陆点,从而提高了任务的成功率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483.
行星着陆自主导航与制导控制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星着陆自主导航与制导控制技术是行星着陆过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关系到行星着陆任务的成败。本文基于未来火星和小天体着陆对自主导航与制导控制技术的发展需求,阐述了进一步开展自主导航与制导控制研究的必要性,围绕行星着陆过程环境特点,分析了自主导航与制导控制技术所遇到的挑战,随后概括了行星着陆自主导航与制导控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并综述了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我国未来行星着陆探测自主导航与制导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84.
通过分析中国河北香河站MST (Mesosphere-Stratosphere-Troposphere)雷达 2012-2014年的水平风场数据, 研究了北半球中纬地区对流层和低平流层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 TLS)区域大气行星波的特性. 谱分 析发现, 在这一区域准16天波和准10天波占据主导地位, 准16天波更为显著. 在 对流层区域, 行星波具有丰富的频谱成分, 活动具有间断性, 持续时间一般不 超过三个月, 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其中纬向分量的振幅大于经向分量. 在 平流层区域(高度17km以上), 行星波一般出现在冬季, 并且主要在纬向分量中. 通常平流层区域的振幅要小于对流层区域. 结合MERRA再分析资料分 析了强行星波传播特性, 结果表明: 2014年2-3月纬向分量中的准16天波垂 直向上传播, 垂直波长约为64km, 纬圈波数约为2, 纬向传播方向自西向东, 水平波长约为15324.7km, 对应的相速度为11.1m·s-1 (向东为正); 2014年5月纬向分量中的准10天波在10~18km高度范围内向下传播, 垂直波长约为50km, 纬圈波数约为1, 传播方向自西向东, 水平波长约为 30649.4km, 对应相速为35.5m·s-1.   相似文献   
485.
直升机行星架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升机行星齿轮保持架(简称行星架)是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其可靠性对于直升机的飞行安全至关重要。行星架疲劳裂纹故障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故障诊断和寿命预测都有难度。为准确预测行星架疲劳裂纹寿命,研究了其裂纹故障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了基于对数线性的方法,将裂纹扩展过程离散化处理,采用Paris公式,定量描述裂纹扩展速率,结合Miner准则,累积其疲劳损伤过程,最终得到随裂纹长度变化的行星架剩余使用寿命数值。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的疲劳寿命模块对计算得到的数值结果进行了仿真对比,验证了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6.
田丰  胡雄  吴季 《空间科学学报》2016,36(6):815-827
探测系外行星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生命和可供地球生命生存的行星是否普遍存在这一基本科学问题.近20年来已有超过3000颗系外行星被发现,还有几千颗候选系外行星有待确认,其中疑似宜居系外行星的数量近20颗.未来十年疑似宜居系外行星的数目将大为增加.尽管目前对宜居系外行星大气观测的能力和科学结果还很有限,但可以预期未来20年对这一类行星大气的观测将成为行星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根据当前系外行星大气科学发展的状态和主要科学问题,在对中国未来系外行星科学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比较可行的建议,即在近1~2年内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外行星大气普查和系外行星高层大气观测的可行性论证和预研,并在5~10年内择一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487.
行星借力技术是减小星际探测任务发射能量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行星借力模型不能保证探测器借力前后的速度矢量转角达到理想要求。为此,进行了行星借力建模,并基于该模型,推导了探测器飞出借力天体影响球的双曲线超速矢量。针对轨道设计参数的强耦合性,提出了一种全局-局部混合搜索算法,并对地球-金星-地球-火星-木星转移轨道进行了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轨道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表明该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多次行星借力轨道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488.
《推进技术》2012,(6):1004-1007
《推进技术》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一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优秀学术期刊,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研究生办联合指定的重要期刊。主要刊登各类飞机、无人机、导弹、运载器和  相似文献   
489.
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专业委员会(NSMSA)、日本微重力应用学会(JASMA)、中困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中闲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七届中-日微重力科学学术研讨会(7th China-Japan Workshop on Microgravity Sciences, CJWMS 2009)于2008年10月26日至30日在中阁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2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90.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9,18(1):88-88
2008年11月10日,据《国际飞行》杂志报道,印度首颗利用X射线和紫外波长观测宇宙的天文科学卫星——Astrosat计划于2009年发射。Astrosat将运行在高650km、倾角8°的轨道,科学目标是对X射线双星、超新星遗迹、银河系系核和星系团进行光谱研究。ISRO还计划2012年发射一颗旨在研究太阳日冕的名称为Aditya的小型探测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