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9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252篇
航空   1352篇
航天技术   449篇
综合类   202篇
航天   44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以等离子体的介质模型为基础,给出了等离子体双站RCS公式与计算实例;分析了等离子体电参量对欠密等离子体柱双站RC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3.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机理及应用的若干进展回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解少飞  杨武兵  沈清 《航空学报》2015,36(3):714-723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对飞行器的热传递、表面摩阻和流动分离等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再入飞行器和吸气式巡航飞行器。然而,人们对边界层转捩机理中的很多问题认识还不清楚,或存在争议。本文从扰动波演化的角度回顾了高超声速边界层感受性、线性稳定性和非线性作用的国内若干研究进展,并以基于谐波共振的人工转捩技术为例示范了这些机理认识在转捩控制上的应用。扰动的产生和发展是认识边界层转捩机理的核心。通过研究扰动波来认识边界层转捩机理,开展应用创新研究对提升飞行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4.
飞机进气道锤击波载荷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气道锤击波载荷是由航空发动机喘振超压引起的,其峰值压力可达到自由来流总压的2倍量级,为进气道结构设计的最大载荷。为了给新研飞机进气道设计提供最大载荷依据、降低结构质量,对增压比等影响发动机喘振超压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了实测和评估分析,认为锤击波压比值的上限是由稳态压力畸变引起的喘振确定的,最大锤击波载荷基本上随发动机压比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分析了锤击波载荷的特征和评估曲线,认为通过积累新研发动机地面试验数据和CFD手段可有效解决飞机设计的载荷输入,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可有效降低复合材料结构的大"S"弯进气管道结构质量。  相似文献   
115.
阵列天线互耦对导向矢量的扰动以及信号相干性对数据协方差矩阵造成的秩损,使得基于子空间正交性原理的超分辨波达方向估计(Direction-of-Arrival,DOA)算法性能恶化,甚至失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在相干与非相干信号混合状态下无需阵列互耦补偿的特征矢量平滑DOA估计算法。该算法对部分阵元接收数据的协方差矩阵特征分解,将得到的特征矢量平滑处理后构造等效协方差矩阵,抑制阵列互耦影响的同时完成混合信号DOA估计。在阵列互耦和信号相干性均未知的条件下,正确估计了信号DOA,无需互耦参数估计或补偿。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6.
温学诗 《太空探索》2005,(11):34-37
猎犬座的M51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深空天体,它是由一大一小两个河外星系组成的双重星系。主星系NGC5194比较大,是一个典型的旋涡星系,它正面朝向我们,使我们通过天文望远镜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它的螺旋结构。伴星系NGC5195比主星系NGC5194小很多,是一个不规则星系。  相似文献   
117.
总结了螺旋压力机锻模的设计特点,指出锻模应设计为镶块结构、单槽锻模和分模模锻锻模,介绍了防止锻模水平错模的结构以及锻模适用的材料、硬度。  相似文献   
118.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隐身技术的基本概念;概述了为减小飞机RCS值而采用的几种有效技术途径;简要论述了隐身技术的应用成果与发展趋势;最后,就开发与研制我国的隐身技术及其产品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9.
介绍了PCVD表面强化设备的发展概况及一种新研制一切的工业生产型PCVD工模具表面强化设备。用该设备可以制备TiN系薄膜和TiSiN,TiAlN等元系薄膜;  相似文献   
120.
大气行星波对LF和VLF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最大熵谱估计方法,对1985-1987年三个冬天,在东半球(20°S—65°N、13°E—141°E)白天观测的LF和VLF电波相位、幅度、卫星观测的Ly-α射线通量及高纬上空的行星波活动等大量资料,进行了熵谱分析。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1)LF和VLF电波的相位具有2—2.2天、3—4天、6—12天、12—20天、20—32天周期范围的行星尺度扰动.Ly-α射线辐射通量主要具有20—32天周期范围内的波动.(2)发现在中纬地区冬天观测的LF电波幅度大的扰动与高纬60°N上空观测的行星波H_1的变化规律非常一致. 波形结构的主要峰和谷几乎完全对应,仅在时间上前者约滞后3—4天.计算给出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65—0.85之间.根据观测事实和谱分析结果对比,作者认为LF和VLF电波相位、幅度周期在20天以上的扰动主要受太阳Ly-α辐射通量变化的控制.冬天其周期在2—20天范围内的扰动,主要受来自对流层和下平流层中激发的大气行星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