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48篇
航空   458篇
航天技术   26篇
综合类   73篇
航天   2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提高铝合金铸件致密性的一种有效工艺是压力下结晶,即铸件在结晶凝固期间,使之处于大于大气压力的环境中,迫使液体金属在枝晶间流动来补充显微缩孔和缩松。一般认为这项工艺只适用于较厚大的铸件,对薄壁铸件因凝固过快而无效。航天、航空工程中许多铝合金铸件的断面为薄壁或超薄铸,对铸件内部组织的致密性有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182.
李林 《红旗技术》2001,(1):26-28
针对某机燃烧室返厂大修报废率高的情况,进行设计工艺改型,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保证了燃料室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并为回流式燃烧室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3.
通过风洞模拟试验研究了椭球形舞台壳体,及其三种开启状态时风荷载特性。结果表明就整体风荷载而言椭球体的阻力系数不是很大,但由于气流的分离和再附,椭球体的局部会出现很大的负压,系数可达-2.0以上,另外,周围建筑对椭球形舞台壳体的风荷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4.
本文通过一些工程实例,总结和分析了超高强度钢壳体发生缺陷破坏的原因和现象。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减少壳体的缺陷破坏问题,着重对导致壳体发生裂纹型缺陷破坏的控制及壳体的容伤设计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经实践证明较为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5.
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质量改进方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郑联语  汪叔淳 《航空学报》2001,22(5):424-428
 提出了通过数控加工前期的预防性仿真 (包括几何仿真与物理仿真 )分析与减小工件变形的数控工艺设计过程范式,将工件视为弹性体,模拟实际加工中的工艺约束,建立工艺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检查变形引起的微观误差。并根据工艺成本代价,依次采取进给量局部调整、刀具路径修正、改进装夹方案、改进毛坯结构工艺性 4种策略,减小或消除加工变形误差,达到逐步改进工艺质量的目标。以某薄壁口框验证了通过预防性仿真改进工艺质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6.
本文论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壳体防静电、防老化的措施,并结合潘兴-2等典型事例,提出针对我国这方面技术发展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7.
为了对红外测热与热电偶测热进行比较研究,在马赫数M∞=12,驻点温度T0=650K,驻点压力P0=1630kPa的高超声速稀薄气流中,对一平板斜坡薄壁模型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二者所获得的模型表面热流率符合得较好。与此同时,对模型表面发射率的测量、模型物面坐标与热图象素坐标的对应关系也进行了初步探讨,重点提出了在大极角情况下对发射率进行修正的方法,即根据模型表面不同位置的法线,调整红外热像仪镜头轴线,使被测量区域的极角尽可能小,以保证发射率在此范围内为常数。  相似文献   
188.
复合材料薄壁加筋结构因具有轻质量、高强度、耐腐蚀、抗疲劳等优点,逐渐被用于航空航天、舰船邮轮、特种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主要从薄壁加筋先进结构设计方法、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工艺及复合材料薄壁加筋结构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3个方面对当前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针对加筋结构优化设计,概述了参数化方法、形状优化方法、拓扑优化方法及其他新型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围绕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讨论了具体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以及其纤维铺放/打印路径规划方法;并梳理了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领域中典型的复合材料薄壁加筋结构应用;最后总结了复合材料薄壁加筋结构–工艺协同设计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关键挑战。  相似文献   
189.
串联式工业机器人具有工作空间大且灵活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飞机蒙皮、航空透明件等大型结构件的加工。然而,工业机器人存在刚度弱、动态特性空间分布差异大的问题,导致其铣削稳定性极限低,不同加工区域的铣削性能变化明显,可供选择的工艺参数窗口狭窄的问题。研究机器人铣削系统加工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建立位姿相关模态预测模型对提升机器人加工性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ABB机器人加工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模态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多普勒测振仪对机器人加工系统进行了模态试验,对多阶模态的空间变化加以分析。随后,根据机器人实际工作空间,设计测试试验组从而获取位姿相关的频响函数集,并利用有理多项式法准确辨识相关模态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参数优化法建立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最终实现工业机器人工作空间内位姿相关的多阶模态参数准确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90.
复杂薄壁工件是航空发动机中的一类关键、重要零件,如何抑制因其弱刚性、材料难加工、强时变特征导致加工过程产生的变形和振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夹具的合理布局及提升装夹稳定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加工振动。目前,夹具系统的智能化已经成为制约智能加工技术实现的主要瓶颈。研制能够自适应薄壁零件复杂工况的夹具设计成为研究热点。从工件-夹具动力学建模,夹具布局优化、夹紧力优化以及目前自适应夹具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为今后自适应夹具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