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25篇
航天技术   8篇
航天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空间绳网的绳系组合体拖曳变轨运动控制中,系绳张力控制策略需要有一套卷扬机构及张力检测控制装置,将增加机构的质量、复杂度和成本,并降低操作可靠性。提出仅利用拖船飞行器上的三轴正交喷嘴控制策略,可同时实现拖曳离轨中的相对运动控制和系统质心的轨道控制,而系绳张力只作为约束,推导了组合体拖曳离轨的三维空间运动动力学模型,给出了一种准霍曼拖曳离轨控制方法,完成了同步轨道废弃目标拖曳离轨方案的初步可行性仿真验证,并给出了拖曳过程的喷气力、燃料消耗量指标,可供空间绳网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2.
为解决运载火箭铆接舱段和飞机机身等大型复杂薄壁筒段类舱体在自动钻铆环境下,对零件装配偏差进行长时间、多点位的接触式测量,导致自动钻铆工作效率下降问题.通过装配偏差产生过程控制优化,结合小功率激光发射装置进行偏差测量,开展自动钻铆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此项技术实现了筒段类舱体装配偏差控制及快速识别与测量.  相似文献   
43.
起落架开舱构型的流动模态产生自激振荡,造成舒适性和安全性问题;深入研究该流动模态和自激振荡机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采用延迟脱体涡模拟(DDES)对起落架开舱构型的流动特性和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Rossiter公式与涡声耦合闭环反馈机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起落架舱的自激振荡频率预测公式的修正方法,能够将舱体前后壁面不等高、前缘弧面整流以及起落架的影响考虑在内;并且通过功率谱主频比对验证了修正公式的有效性。此外,引入动力学模态分解(DMD)方法分析自激振荡机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模态数增大,壁面压强响应逐步从舱体后缘向前缘发展。  相似文献   
44.
导弹轨姿控舱体的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NASTRAN和PA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承受多种加载方式的导弹轨姿控舱体进行了有无补强措施对比的强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轨姿控舱体设计的安全系数高;采取施加压紧盖的补强措施后,可分别使轨姿控舱体的最大应力值和最大变形量约降低到原值的1/2。试验结果证明,这种计算分析方法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45.
为及时有效处置卫星寿命末期在轨突发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卫星离轨的各项准备,控制与减小突发异常危害和不良影响,根据离轨控制要求,对异常情况下实施离轨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燃料受限情况下"小步逼近"的多批次双脉冲离轨控制策略,以及在离轨控制时间受限情况下"大步远离"的短时间大控制量离轨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小步逼近"控制策略能在燃料受限时尽可能地逼近坟墓轨道,"大步远离"控制策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卫星送入坟墓轨道,该策略适用于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寿命末期异常情况下的离轨控制。  相似文献   
46.
基于hp自适应伪谱法的可调推力最优离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最优化指标要求,利用hp自适应伪谱法,对比分析了固定推力和可调推力制动离轨时的参数变化情况.通过研究发现,以燃料最省为优化指标,采用可调推力制动时,飞行器过渡段飞行时间更长,燃料消耗相对较小;而在时间最短指标要求下,可调推力制动虽消耗大量燃料,但能大大缩短过渡段飞行时间,有利于航天器在执行紧急任务时的快速返回.  相似文献   
47.
分析了由于舱体变形给导弹舱体对接造成困难的原因,采用了将舱体楔环槽口由锐角结构改为圆角结构的工艺措施,从而提高了楔环连接舱体对接的质量。  相似文献   
48.
采用流动控制的超声速内埋物投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马赫数Ma3飞行状态下的内埋物安全投放难题,提出了两种适用于非平坦舱体外形的超声速内埋物投放分离过程的流动控制方法:第一种方法采用了圆棒扰流器,第二种方法采用气帘喷流。为了验证两种不同流动控制方法的效果,引入结构嵌套六自由度动态网格技术和基于k-ω湍流模型的Navier-Stokes方程计算,对包括重力投放、弹射投放、采用圆棒扰流器的重力投放和采用气帘的重力投放等4种不同的投放分离状态进行了动态全过程的计算对比分析。通过对仿真计算结果分析发现,当来流马赫数Ma∞3时,采用流动控制的投放物分离运动特性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投放物下落过程中的俯仰偏航特性可以得出:采用圆棒流动控制有利于安全分离;气帘流动控制具有应用潜力,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针对特定的投放条件进行优化,否则可能诱发投放物在俯仰方向的姿态发散。  相似文献   
49.
《中国航天》2009,(12):42-42
日本首艘无人货运飞船“H-2转移飞行器”(HTV)1于10月31日离开国际空间站.飞船由空间站机械臂从停泊口上拖开。11月2日,飞船利用其推力器离轨,在太平洋上空再入地球大气层.并被烧毁。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某导弹薄壁精密型舱体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弹体上的功能,阐明了该类舱体加工中的关键问题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如设计制造指数函数曲线样板,确保舱体内、外型面的准确性及其壁厚的均匀性要求;应用半柔性原理,控制薄壁壳体工序尺寸及其圆柱度与工装内孔的干涉量;采用粗精加工与中间加高低温循环热处理,稳定工件的加工精度;应用分解与组合相结合的工艺方案,保证筒体的结构要求与设计指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