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航空   2篇
航天技术   23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1.
92.
随着遥感卫星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动量轮扰振对遥感成像的影响逐渐成为卫星总体设计时需要关注的问题。目前对动量轮微振动的研究多侧重于时域分析,经常把卫星平台和载荷分立开来单独研究。鉴于平台和相机之间具有耦合作用,分立研究会带来较大误差。动量轮的输出响应并不是一个单一频率的时域信号,不同频谱对相机的影响不同,频谱分析往往更能反映问题。文章联合卫星平台和相机进行整星建模,分析了微振动扰振从动量轮处传递到相机光学元件的频谱特征,得到动量轮扰振不同频谱对相机造成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低于相机基频的动量轮扰振频谱造成相机光轴晃动,相机特征频率区间的扰振频谱不仅会放大光轴晃动,还会造成相机内部的光学元件光轴不一致。最后文章定量计算比较了这两种影响带来的MTF下降。  相似文献   
93.
针对传统清晰度评价算法很难准确评价遥感卫星影像清晰度的问题,结合工程应用及遥感影像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遥感图像清晰度评价算法--自检测灰度梯度函数清晰度评价算法。把评价过程分为目标区域检测和清晰度特征参量提取,为解决遥感影像数据量大且景物密度与分布特点各异的问题,首先通过检测算子对一幅遥感影像中各区域进行检测来得到景物丰富且边缘明显的目标区域,然后再对目标区域进行灰度预处理并提取目标区域的边缘灰度梯度来评价清晰度。通过三组不同类型影像对该算法进行验证,分别为遥感相机在轨离焦仿真影像和噪声仿真影像,以及在轨型号遥感卫星影像,对比几种传统典型清晰度评价算法和自检测灰度梯度函数的评价效能,结果表明:文中方法满足遥感影像清晰度评价的基本要求,解决了传统算法无法横向比较不同遥感相机影像及不同大小影像清晰度的问题,是一种适合卫星遥感影像清晰度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频域相位匹配方法可以分为空域Dirac Delta函数法和频域直接求解法两类,前者一般只能达到整数像元匹配精度,而后者可实现亚像元匹配精度,但算法复杂度高,匹配可靠性较前者低。基于其各自的特点,文章将上述两类方法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可靠、高精度的优化相位匹配法。通过对不同的混叠量、信噪比影像进行匹配实验,验证了文章提出的匹配方法对混叠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对噪声有较强的鲁棒性。对于纹理丰富、存在少量混叠的影像匹配误差优于1/100个像元。  相似文献   
95.
96.
空间成像光谱技术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是信息获取手段。文章指出了信息获取技术中的四个关键问题,着重分析了星载成像光谱仪的光谱、辐射定标技术;同时,还对解决星对地传送数据拥挤等空间成像光谱信息传输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7.
首先对国外导航定位卫星的现状作了分析介绍,然后从返回式遥感卫星图象的对地定位,实时性强的灾害快速遥感监测系统的重要技术环节以及全球资源、环境研究的技术支持系统等三个方面叙述了导航定位卫星在航天遥感对地定位中的作用,并对我国如何发展该系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8.
利用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获取机场跑道变化信息,可以为机场跑道打击效果评估等多种军事应用提供决策支撑。为了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机场跑道的变化区域,并定量、定性的获得变化属性,文章以"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对象的机场跑道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将经过配准处理的前后时相遥感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分割尺度利用尺度参数估计(Estimation of Scale Parameters,ESP)算法确定;之后,利用影像分割结果对不同时相的对象进行切割,形成前后时相上位置、大小一致的对象单元,再利用不同时相对象间的变化向量大小确定变化区域;最后,利用特征空间优化之后的特征集合对已确定的变化区域对象进行监督分类,获得机场跑道内部各对象的变化属性。结果表明:在变化区域的检测上,该方法避免了单张影像的分类过程,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在变化类别的检测上,该方法在检测出的变化区域基础上进行分类,可大幅提高变化类别的检测精度,并且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变化属性和满足快速准确检测机场跑道相关变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决传统方法无法实时获取星空目标位置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数据扫描的星空多目标星点提取方法,通过阈值提取、行目标提取、星空目标识别和质心坐标计算等四个步骤来快速提取星空目标。为了使该算法能够更有效地运行在嵌入式设备中,对算法进行合理配置,将其分割成FPGA端和DSP端。通过试验验证,在输入图像分辨率为1 280像素×1 024像素的情况下,文章提出的算法星点提取时间小于0.17ms。相比较传统方法,能够在不损失星空目标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提取速率,更适用于星空背景下的多目标快速星点提取。  相似文献   
100.
环路热管在低温真空环境下的控温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航天遥感器CCD器件在轨全寿命周期±2℃的控温要求,文章设计了一种采用陶瓷毛细芯的控温型环路热管。相比常用的金属毛细芯,陶瓷毛细芯具有更广的工质/壳体相容性、更高的开孔孔隙率、更低的导热系数和更小的孔径。上述优点使陶瓷毛细芯环路热管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文章通过低温真空试验验证了这种环路热管模拟空间环境下的启动和控温性能。该环路热管在储液器21.4℃、冷凝器–50.7℃的低温大温差条件下成功启动,在恒定驱动功率80W/70W/60W和交变功率30W/60W加载下,蒸发器九个冷板控温精度分别可以达到±0.4℃和±0.5℃。控温型陶瓷毛细芯环路热管可以满足分布式间歇工作多热源系统的精确控温,具有非常广阔的在轨应用前景。文章结论可为控温型环路热管在轨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