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39篇
航天技术   69篇
航天   1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论文通过检验一种纤维织物压力管路的弯曲模型,讨论了控制纤维织品航天服组件柔韧性的因素。由模型得到的结果用于评估当前高活动性EVA手套研究的方向,表明服装和手套纤维织物选择方法这的改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3.
介绍 未来近地轨道和行星航天服将建立在现在的舱外航天服装备(EMU)基础之上。直到2005年,EMU已成功保障了91次EVA任务(通常每次EVA使用两套EMU),在未来5~10年中,为了完成国际空间站(ISS)的建造,还要保障30~60次EVA。  相似文献   
4.
5.
历史上有许多研制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搁浅,舱外航天服载人机动装置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其前身就是我们熟悉的火箭式(或喷气式)背包。背包是固定在肩部的独立系统,该系统可以用于飞行,人独立飞行时,既不需要飞机也不需要气球和其它工具。然而背包一开始并不被人们看好,起初该背包只是在地面条件下的电影竞技场使用过,当然这不是发明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自由”号空间站(SSF)的建造和使用需要较长时间停留在空间,而且液冷通风服(LCVG)和航天服装备(SSA)气密服需要长期重复使用。由于这些条件需要重新规定微生物的控制程序,所以采用了确定内衣、抗微生物涂层,以及清洁各种航天服部件方案的控制程序。通过使用标准的微生物技术和研究早期的美国航天程序经验,制定了一项基线微生物控制流程,并进行了一系列人穿着SSA测试以确定此流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使用抗微生物涂层内衣,会改善LCVG的卫生状况,使用消毒剂可以有效杀死SSA气密层上的细菌。此外,在航天服选择区域进行集中强制通风,可显著地降低微生物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7.
前哨 《太空探索》2004,(5):22-25
苏联和俄罗斯的所有出舱活动航天服都是由“星辰”公司研究、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该公司到目前为止已经研制出10种型号的出舱活动航天服,但仅有6种曾载入航天中使用过,而且主要使用的是其中的4种,即海鹰-D型、海鹰-DM型、海鹰-DMA型和海鹰-M型。不过这4种航天服都是在海鹰-SKY型航天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进入太空前,狗狗、猴子、猩猩、白鼠等动物便已开始为我们"试水"。上世纪50年代,为了评估太空低引力和发射时的重力加速度对生物体的影响,前苏联科学家专门为狗狗航天员制造了加压航天服,用于在实验中保护它们的生命安全。发射过程中,狗狗航天员穿上现在看起来非常简陋的航天服,而后放入火箭发射,进入距地面80千米的太空边缘,最后  相似文献   
9.
吴国兴 《航天》2010,(1):35-37
96.美国航宇局正在自型服装生保系统背包?美国航宇局对新型服装生保系统背包的设计要求是:跟上舱外航天服的发展和改进、减轻重量、减少体积、延长每次太空行走的工作时间和系统的使用寿命。目前的新型生保系统背包有三种设计方案:泡沫型方案、母板型方案和LEG0型方案。其中泡沫型的特点是将生保系统的所有部件都装在一个像蛤壳样的硬盒中,硬盒内还装有泡沫塑料,这样能可靠地防护盒内的部件。  相似文献   
10.
舱内航天服散热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常压下航天员穿着舱内航天服时的散热性能,6名健康男性青年按二次复合设计分组共进行24人次试验,经分析计算了获得了服装各散热途径的散热率随通风气源参数及人体活动水平变化的数学模型。对影响服装散热性能的因素及服装散热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