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25篇
航天技术   179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3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路得 《航天员》2012,(1):30-31
自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初期到现在,进入太空似乎只是航天员们的专利,即便曾有人以“游客”身份飞入太空,那也是屈指可数。然而,随着世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及商业载人航天的异军突起。太空的大门已经逐步向普通人敞开。目前,美、俄已经同意允许更多太空观光客访问在轨的国际空间站。同时,不少私营公司也通过各种途径让游客体验太空感受。  相似文献   
392.
庞征 《航天员》2012,(1):78-80
2011年,全世界载人航天活动精彩纷呈,一片繁忙景象,  相似文献   
393.
<正>自1961年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尤其是1969年阿姆斯特朗等两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以来,航天技术已经对人类社会的许多重要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类最高精尖的探索宇宙航天活动不仅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而且触发了人们对未知太空领域的无限向往。青少年是国家和航天事业的未来,面向青少年开展航天科普活动十分重要,但如何科学设计和组织航天科普活动内容,在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普及知识的同时,能更进一步使参与的青少年有体验、有感触、有启迪,甚至触动思  相似文献   
394.
晓春 《太空探索》2010,(2):24-25
<正>地球环境与气候变迁是2009年最受公众关注的话题,航天技术正在成为低碳经济时代各国抢占的技术制高点。过去几十年来,各国发射的数百颗气象、环境、海洋和陆地卫星在监测全球大气、环境、生态和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395.
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193个国家的领导人,长达十几天的会议,围绕"全球变暖"这一话题,讨价还价,争夺本国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和时间。与这次会议形成呼应的是一部名为《2012》的美国灾难片在会议开幕前全球公映,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展示了预言中地球大灾难令人恐惧的一面和美国人一如既往地"救世主"角色——带领世界各国打造"诺亚方舟",成功逃生。2012年在向我们走来,面对可能的大灾难,人类的"诺亚方舟"在哪里?  相似文献   
396.
"没有新材料技术的掌握,不可能有航天技术的发展。"正如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主所说的那样,材料的确是工业的"粮食",是产业的基础。基于这样一个理由,我们也应该把更多目光聚焦在寻求新材料的答案上。  相似文献   
397.
《中国航天》2010,(10):53-53
<正>130次9月22日10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一号"送入太空。据了解,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  相似文献   
398.
吴国兴 《太空探索》2009,(11):32-34
88.因为太空行走技术的发展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未来载人航天将如何发展? 太空行走是载人航天的一项重要技术,太空行走是随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要了解太空行走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要了解载人航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99.
4月27日,日本内阁府宇宙开发战略本部最终确定了一项5年航天政策规划。根据规划,日本可能会在2013年前发射一颗用于探测国外导弹发射的预警卫星,并将把侦察卫星数量从现在的3颗增加到4颗。这是日本首次以书面形式规定航天技术可用于国防目的。由于战后和平宪法的原因,为军事目的而运用技术在日本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因为每颗卫星需花费约5000亿日元的巨资,此前引入预警卫星的讨论未能取得进展。但在朝鲜4月初发射远程火箭后,日本终于做出了这项决定。  相似文献   
400.
《中国航天》2009,(7):7-10
载人航天是当今高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对载人航天技术进行研究。并曾做出过一个名叫曙光号的两舱式全尺寸飞船模型。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能力和工业基础等条件不成熟.所以半途而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