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25篇
航天技术   179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3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吴文 《中国航天》2015,(4):54-55
<正>近期,欧洲咨询公司公司发布了有关全球卫星产业价值链的报告。报告称,卫星产业为政府机构和商业公司提供基础设施时处于价值链的上游,为下游终端用户提供卫星容量。卫星价值链主要包括以下5个层面:1.政府机构。通常为其自身应用或两用需求投资研发航天技术:公共部门的研发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之中。2.航天工业界(上游)。包括能够设计和制造航天系统和运载器的机构。3.卫星运营商。它们拥有卫星,向服务提供  相似文献   
202.
《航天器工程》2015,(2):119-128
从方法应用和组织管理两个层面对国外航天技术识别与预见的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在方法应用层面,将国外航天技术识别与预见方法从研究性方法和规范性方法两类进行梳理;在组织管理层面,从国外航天技术识别与预见的组织机构、制度标准、工作程序、创新文化和资源网络五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文章剖析了我国航天技术识别与预见的现状与差距,提出了提升我国航天技术识别与预见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3.
天基太阳能电站(SBSP)是一种采用微波或激光等方法将从太空获取的太阳能以无线方式传输到地面,再将其转换成电能供人们利用的系统。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型航天系统的开发,以及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领域的逐渐拓展,太空太阳能发电已成为多个国家和空间组织航天专家的研究目标。作为经济大国、能源需求大国和资源贫乏国,日本更深刻地意识到开发太阳能发电项目对解决其能源奇缺困扰的重要性,因此下定决心开发天基太阳能电站,突破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4.
谢懿 《太空探索》2010,(4):60-61
火星探测的重点转移到了三个环绕火星的探测器身上:美国航宇局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火星奥德赛"以及欧洲空间局的"火星快车".  相似文献   
205.
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一行,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马兴瑞等陪同下,视察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听取了  相似文献   
206.
完成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是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这项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舱外航天服是关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等单位在参与舱外航天服的研制工作中,大胆创新、集智攻关,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的高精尖技术领域,写下了中国航天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7.
21世纪初信息化战争对航天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胜  陈萱 《中国航天》2004,(7):35-38,44
20世纪末、21世纪初几场典型的高技术战争,使我们看到信息化战争正向我们走来,信息化战争将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战争样式。由于航天系统具备搜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独特能力以及即将具备从空间实施攻击与防御的能力,所以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航天系统将是实施远程  相似文献   
208.
风暴一号创造了中国航天多项第一 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前身为上海机电二局)已经有了探空火箭和地空导弹研制成功的经验,尤其是探空火箭搞了好几年,各种型号和成功的次数比较多,这方面的经验也较丰富。正因为有了这一基础,再加上上海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国营大型企业多,工业基础比较厚实,还有多所国家重点科研院校。因此,将火箭和卫星任务交给上海研制,是党中央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09.
张建松 《太空探索》2011,(12):22-23
浩瀚苍穹,璀璨群星,共同见证了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太空的精彩对接。北京时间11月3日1时28分,神舟八号上的对接环触到天宫一号对接机构;1时36分,两个航天器成功对接。为了这7分多钟的完美一瞬,各研制单位参与奋斗了16年之久。精密复杂的对接机构  相似文献   
210.
蒋迅 《太空探索》2015,(2):43-47
<正>有不少人觉得在航天工业上花费巨资没有实际意义。他们认为,我们上了月球又怎么样?其实航天工业对民用工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且不说卫星在通信、气象和成像方面的贡献,还有许多小的产品也是航天工业发展的副产品。现在我就用美国航宇局(NASA)的需要和随之而来的工业产品为例说明发展航天事业的好处。下面的几个例子都是NASA艾姆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