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25篇
航天技术   179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3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徐玥 《航天员》2010,(3):39-42
<正>尽管生活在今天的大部分人可能没有机会进入太空,但是您也许每天都在使用与航天技术相关的产品。航天人一直在研发很多新技术、新产品,我们生活中的健康、安全、通讯乃至休闲娱乐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技术都是来自于航天技术。这些所谓的航天技术衍生的产品并不是只用在航天领域,你会发现,原来它们就在你的身  相似文献   
132.
《上海航天》2010,(6):I0001-I0002
2010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丁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了7次成功发射,将12颗卫星送入太空,实现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十一五”宇航型号发射任务的“满堂红”。  相似文献   
133.
在美国《航空周刊和航天技术》杂志最近发表的全球航空航天及防务领域业绩最佳公司(TPC)排行榜上,来自英国的罗尔斯&#183;罗伊斯公司跃居年营业额50亿美元以上公司的第三名,是唯一一家排列在前十名的非美国公司,并在业绩进步最显著公司排行榜上高居榜首。这样一家业绩卓著的公司是怎样做产品开发的?它在中国航空市场的发展状况如何?它做出了怎样的环保承诺?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罗罗公司中国航空客户副总裁史蒂夫&#183;米勒(Steve Miller)先生。  相似文献   
134.
许斌 《太空探索》2014,(2):8-13
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曾说过:"我们希望利用中国的航天高科技填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使我们的人民真正受益、得到实惠。"如今已成功发射并在轨运行的玻利维亚通信卫星将满足他的这一愿望,也将使玻利维亚人民享受到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带来的福祉。  相似文献   
135.
近期,我国唯一全面开展航天医学研究的实验室——“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航天城通过了科技部验收。据悉,该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山,由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系列失重生理效应对抗防护装备成功应用于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为航天员在轨健康飞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6.
夏丹 《太空探索》2011,(12):6-7
2011年11月9日,应中国宇航学会邀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科协科技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专程到北京航天城调研航天科技期刊联盟组建工作。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会见了李东东一行。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137.
《太空探索》2013,(6):56-57
4月14日~20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江西省科协主办的"航天科技连你我——院士专家赣鄱行"科普报告巡讲活动在江西省南昌、鹰潭、上饶、景德镇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等六位专家为两千余名机关干部、近万名中小学生普及了航天知识。"中国航天为国家创建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深空  相似文献   
138.
苏杨 《飞碟探索》2011,(4):46-47
随着世界航天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地球以外的行星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是否具有生命体是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深空探索的进一步深入,不少科学家推测,在太阳系内,除了火星外,木星的卫星群是最有可能产生生命体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9.
再入舱似乎是过去的航天技术,但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它仍是难以逾越的科技难题,在新形势下,再入舱实验由于与高新技术紧密相连,而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0.
到世界各地去观光旅游,是现代人们生活的一种主要休闲和娱乐方式,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人常常难以如愿以偿。不过今天航天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机会,以最简便、最快捷的方式到世界各地去观光,进行“虚拟旅游”,这就是“从太空看地球”。从太空看地球,人们登高望远、居高临下,所有景色尽收眼底,与亲临现场的实际观光旅游相比,真是别具一番风味。我们这里收集有数以千计的高质量太空照片,大部分是国际空间站或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也有一些是从卫星上拍摄的照片,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大城市、旅游胜地、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人文景观、自然奇观和天灾人祸的发生现场等,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从卫星上拍摄的照片一般都是高清晰度的,而航天员从太空拍摄的,清晰度要差一些。但所有照片都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既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从本期起,我们将分门别类逐一向您展示,希望您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