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天技术   32篇
航天   3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焦勇 《太空探索》1997,(4):34-36
自行设计的尝试 1960年,国防部五院适时将工作重点从仿制转到自行设计上来。由于当时还缺乏独立研制的经验,研制条件也不完全具备,自行设计的第一步,采取迈小步的方针。在地地导弹方面,第一个自行设计的型号是液体中近程导弹,它是在苏联P—2型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32.
33.
日月 《航天》2010,(3):54-55
“阿波罗”16号登月航天员约翰·扬,是美国航天史上航天员生涯最长、执行任务最多的航天员之一,也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航天员:他曾经六次进入太空,两次去过月球(一次为绕月,一次为登月)。人称约翰·扬工作、睡觉、吃饭、呼吸均与太空飞行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4.
周建平 《航天员》2012,(4):42-43
2012年6月29日,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神舟力号飞船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在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手控交会对接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2011年11月,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次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35.
<正>"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按时间先后顺序,我国是继苏、美、法、曰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由此幵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该卫星由以钱^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同吋逬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卫星外形为直径1 m的近球状72面体,  相似文献   
36.
一林 《航天》2011,(8):42-45
我国已宣布将于今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载人飞船,在轨道上进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这将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载人航天史上的一件大事,势必引起国人和世人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7.
文木 《太空探索》2000,(11):42-43
对于整个人类而言,6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惊心动魄的事件仿佛随时会发生,人们时而被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所驱动,时而又被悲观主义所宠罩,大喜大悲仿佛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但无论如何,航空航天技术在这个时期有了革命性的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 苏联在空间探索之路上是领跑者。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圈,历时108分钟,开创了载人航天新纪元。 美国的空间计划进展也颇为迅速。由水星计划、双子星座计划发展到登月的阿波罗计划。宇航员艾伦·谢泼德和沃尔夫·格里索姆在1961年完成了亚轨道飞行,约翰·格伦在1962年完成了第一次绕地球飞行。随后,又进行了  相似文献   
38.
许彤 《太空探索》1998,(5):28-29
40年前,由于美国国防部长缺乏最起码的想象力,美国永远地失去了航天史上一块含金量极高的金牌!  相似文献   
39.
太空漫步     
1965年3月18日,是人类航天史上又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乘坐“上升2”号飞船在太空飞行中离开座舱,用一根绳索系在飞船上,到太空飘了十多分钟。因此,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人。  相似文献   
40.
沈羡云 《航天》2013,(11):26-29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一句豪言壮语:“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已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但是,人们也不会忘记巴兹·奥尔德林,他与阿姆斯特朗一起开创了人类登月的奇迹,1969年7月20日,在尼尔·阿姆斯特朗印出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串脚印之后,巴兹·奥尔德林也踏出了舱门。从那一刻起,他对月球的描述语“华丽的苍凉”传遍了世界。此外,他对航天技术研发和为太空探索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在航天史下也留下光辉足迹。9月下旬,这位80多岁的老人出现在北京举行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再一次成为媒体追逐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