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11篇
航天技术   105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20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首次载人航天也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10 月15日清晨5时20分,随着航天员杨利伟一声洪亮的报告,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便注定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时序。“出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一声令下,杨利伟麻利地登车奔向7千米外的发射塔架。  相似文献   
72.
雨水 《太空探索》2011,(5):64-65
今年4月12日是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50周年纪念日,为了促进中俄两国航天文化交流、助推中俄两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普及航天知识、丰富活跃航天文化、展现航天集邮的发展,中国航天集邮协会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协商合作,于2011  相似文献   
73.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1,(6):4-5
航天两大集团共同主办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4月19日,来自中组部干部五局,国资委党建局、宣传局的领导,钱老生前身边工作人员,部分中央企业代表等齐聚北京航天城,参加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共同缅怀和追思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在追寻钱老光辉人生足迹的同  相似文献   
74.
2012年12月15日,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屠守锷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屠守锷先后担任我国近程、中程火箭的副总设计师,洲际火箭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领导解决了若干  相似文献   
75.
6月29日10时许,神九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天宫一号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作为全国唯一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专用服饰系列研制的制鞋企业,际华集团上海特种鞋靴分公司第四次助力航天英雄迈步太空,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坚定的精神信念,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峥嵘历史铸就成熟鞋艺际华上海特种鞋靴分公司自1911年建立以来,历经时代更迭和风雨变迁。作为中国最年长的百年鞋企,一代又一代人承担起我国国防和我军特种部队鞋靴领域的科研和生产任务,接连创造了无数个军内的第一记录。  相似文献   
76.
<正>液体弹道导弹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航天各类型号的领头型号。50多年来,我国的液体弹道导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研制、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逐步发展壮大的艰苦卓绝的历程。与此同时,还造就和培养了一支技术理论基础扎实、  相似文献   
77.
实验结束了,工作仍然没有结束。2008年5月7日,实验队的十几名工作人员赶赴西安对21名志愿者做了一次回访。作为《航天员》杂志的记者,我们也有幸随行。满以为21人分散各地,又不逢周末,肯定无法全部到齐,没想到,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的体检现场,他们竟然是一个也不少!在一系列的心理问询、身体检查的空隙间,我们分别和几个志愿者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78.
印度宇航局空间研究组织(ISRO)宣布,印度首个可回收式无人太空舱(旨在测试其所研究掌握的大气再人技术)经过12天在轨之后,于1月22日成功返回地球,为印度载人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文野 《航天员》2009,(4):60-61
作为套众人物,航天员每是都会收到四面八方的大量来信,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写信人都是热爱或者立志从事航天事业的学生,他们渴望学习到更多航天知识,渴望对航天这一神秘而高端的领域有更多的了解,渴望和那些为航天事业而奉献的所有伟大而平凡的航天人能够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80.
心有所想     
吴海明 《航天员》2008,(4):35-35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2008年第四届中国航天员体验营延安营"活动。短短的四天时间,令人感受颇深,终生难忘。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就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强国兴邦的重大战略举措。从"两弹一星"的震惊世界到"神舟"系列飞船的气冲霄汉,再到"嫦娥"一号的轻舒广袖,揽月问天,一次次雄辩地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了不起!中华民族,是一个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优秀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