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5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322篇
航空   1335篇
航天技术   693篇
综合类   237篇
航天   101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采用高精度卫星导航速度、位置信息以及星敏感器提供的姿态信息设计十表冗余捷联惯组的标定模型,包含陀螺和加速度计的零次项和标度因数,对卫星和星敏感器辅助的冗余激光陀螺捷联惯组进行实时在轨标定.利用标准Kalman滤波和Sage-Husa自适应滤波作为估计算法,对十表冗余捷联惯组参数进行在线估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参数标定精度均在7%以内,是一种实时的在轨标定方法,满足误差补偿要求.冗余惯组在轨标定方法为航天器高精度定姿和定轨提供了一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超声速气流中液体横向射流的破碎过程,采用脉冲背景光方法和VOF方法开展了实验和数值研究。为提高液体横向射流中气液界面和气流场特征捕捉的精确性,采用自适应网格技术对于气液界面、激波出现位置进行网格细化,计算得到了较为精细的气液界面、激波特征及涡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成本仿真模拟条件下,利用自适应网格计算得到的射流轨迹和轮廓与实验吻合较好,射流轨迹的最大误差为10%;射流初始段在超声速气流条件下,仍然存在一段高度约为1.9倍喷孔直径且圆柱形态保持较好的连续光滑液柱。随着喷注压降的升高,液柱的长度逐渐增大;主流气体流经液柱发生三维绕流,在射流附近和近壁面区域形成不断演化的反转涡对,反转涡对的形成加速了液体射流一次破碎过程。  相似文献   
83.
三维自适应终端滑模协同制导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玉洁  熊华  宋勋  宗睿 《航空学报》2020,41(z1):723759-723759
针对多枚导弹协同作战的问题,且多枚导弹之间保持有向拓扑通信的条件下,基于终端滑模法设计了视线方向及视线法向的双层协同制导律。其中,视线方向的制导指令能够保证导弹同时完成拦截任务;视线法向上的三维制导律能够保证每枚导弹以期望的视线角攻击目标,从而发挥各枚导弹的最大杀伤力,并且视线角的约束相当于规划了末制导段导弹的弹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攻击目标前导弹间发生碰撞。同时,针对所设计的滑模制导律设计了新的自适应律,从而加快了滑模面的收敛速度并且削弱了由符号函数引起的系统抖振现象。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所设计制导律的正确性,并在最后给出了数学仿真实验,验证了所设计制导律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84.
卫星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是指根据用户接收机的多余观测值监测用户定位结果的完好性,其目的是在导航过程中检测出发生故障的卫星,并保障导航定位精度。针对卫星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可用性不足的问题,结合机载实际导航系统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气压高度表辅助的机载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综合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及气压高度表观测信息,建立联合系统的观测模型,推导了基于多解分离的完好性监测及保护级别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该算法在可见星为5颗时仍能识别故障卫星。该算法具有更好的故障检测能力及可用性,能有效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好性监测性能,从而保证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5.
《卫星应用》2010,(3):59-59
2010年5月17日上午,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承办的第一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典礼暨全国大中学生卫星导航科普报告会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举行。  相似文献   
86.
赵爽 《太空探索》2012,(10):32-32
在GPS系统取得了广泛而成功应用的基础上,美国于1999年提出了GPS现代化计划,对GPS进行全面改进.其改进的动力来源于导航战能力严重不足、应用需求不断提高和多个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竞争加剧.此后,俄罗斯全面恢复和提升GLONASS的优先发展计划、欧洲建设中的伽利略等,均提出了与GPS现代化计划相似的发展目标,包括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大幅度增强导航战能力,和在国家PNT体系结构框架下发展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87.
88.
《国际航空》2012,(1):8-8
2011年12月27日.经前期系统测试和试验评估.由10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开始提供试运行服务。  相似文献   
89.
张雪松 《太空探索》2012,(11):10-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航天系统的重点工程,也是世界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进度和成熟度上远远不及美国GPS和俄罗斯格罗纳斯(GLONASS),但我国在人力和物力上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给予了大力支持,其进度要领先于欧洲的伽利略系统。2011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北斗系统的首次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试运行,同时公开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测试版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标志着北斗系统开始走向开放和成熟。  相似文献   
90.
司耀锋 《国际太空》2010,(10):22-25
<正>□□随着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日本也研制了导航卫星,并于2010年9月11日成功发射了首颗导航卫星准天顶卫星-1(QZS-1,又名指路号),以满足本国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