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69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4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提出了HTPB-TDI(IPDI)弹性体(丁羟弹性体)溶胶的表征项目及其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诸表征参数值与弹性体实验条件间的相关规律,给出了丁羟弹性体溶胶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82.
为了减小震动冲击对人体的伤害,本文制备了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剪切增稠凝胶(STG),对其红外和流变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将STG与聚氨酯泡沫(PU)结合提高泡沫的抗冲击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复合前后聚氨酯泡沫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B原子顺利地引入硅氧烷链中;有明显的蠕变和剪切增稠性质;STG已经均匀的附着在泡沫泡壁上,并显著提高了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当速度达到9 m/s时,纯PU的剩余载荷约为3.6 k N,STG-PU的剩余载荷仅为1.7 k N左右,剩余载荷的减少量达到了53%。  相似文献   
83.
高增塑聚乙二醇聚氨酯弹性体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晓斌  杜磊  张小平 《推进技术》1999,20(3):100-102,112
研究了高增塑聚乙二醇聚氨酯弹性体网络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由于极性增塑剂的存在,室温条件下,体系不存在结晶;常温条件下,不同增塑剂含量的聚乙二醇聚氨酯弹性体网络均不存在微相分离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84.
采用热失重分析法研究了2, 6-二叔丁基对甲基酚(BHT)、吩噻嗪、亚磷酸三苯酯和中定剂二苯基二甲基脲等4种典型稳定剂对推进剂中EO/THF共聚醚及聚醚聚氨酯粘合剂的热氧稳定效果。吩噻嗪对共聚醚的热氧降解以及聚醚聚氨酯初始阶段的热氧降解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但在较高温度下,对聚醚聚氨酯的稳定效果急剧下降。亚磷酸三苯酯对共聚醚和聚醚聚氨酯的稳定效果均较差, 但与BHT组合使用能获得较好的结果。中定剂对共聚醚没有稳定作用, 但对聚醚聚氨酯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效果。BHT对共聚醚和聚醚聚氨酯均有较好的稳定效果, 尤其是与中定剂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加强分子间作用力对提高叠氮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以HDI三聚体为固体剂的GAP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为0.66MPa/127.2%。GAP与含强极性基因的屡聚醚APP共混,弹性体的拉伸强度随APP用量增加而增加。红外谱图显示,氢键作用越强,弹性体力学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86.
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H12 MDI型聚氨酯固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EHTPB)与H12MDI固化交联形成聚氨酯弹性体,利用DSC外推法研究了EHTPB/H12MDI型聚氨酯固化的最佳反应温度,再通过测量固化产物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其他最佳固化工艺参数,包括反应时间、固化剂H12MDI用量、EHTPB环氧值以及扩链剂BDO用量,并在相同条件下对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H12MDI和EHTPB/H12MDI固化产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HTPB/H12MDI固化产物具备更好的力学性能,并得到了EHTPB/H12M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最佳固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7.
介绍了聚氨酯橡胶通用模冲裁的机理,模具结构,用该模具冲裁品种多、批量小的航空机载设备产品中的微薄零件所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并对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8.
采用FT-IR和多种NMR技术研究了推进剂中常用的几种填料和助剂对聚醚聚氨酯粘合剂热氧降解的影响。高氯酸铵、奥克托金、铝粉、硝化纤维素、键合剂、碳黑等均不改变聚氨酯粘合剂的降解机理,但表现出不同程序的稳定作用。过氯酸铵的吸附作用使样品始终保持固体形态,而含其它组分的样品在降解过程中逐渐变为液态。在NEPE推进剂的热氧降解过程中,硝酸酯和中定剂逐渐挥发分解,粘合剂发生降解,导致推进剂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89.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是由环碳酸酯和胺反应得到的一种新型聚氨酯,其吸水性、耐化学性和抗渗透性能均比传统聚氨酯更优良。简要介绍了NIPU的性能特点及合成原理,综述了NIPU的研究现状及在涂料、胶黏剂、泡沫等材料中的应用,对NIPU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0.
采用芳纶短纤(AF)和芳纶浆粕(AP)对聚氨酯泡沫进行增强,制备了两种增强聚氨酯泡沫,考察了其的泡孔结构、压缩强度以及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芳纶纤维和浆粕填充量增加,聚氨酯泡沫的密度和压缩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AF和AP的填充量为6wt%时,聚氨酯泡沫底部的压缩强度最大,分别为0.394和0.353 MPa,此时发泡过程中黏弹性增加,表面张力减小导致泡孔孔径明显变小且均匀性提高,纤维分布在泡棱上通过与树脂形成良好的结合起到增强效果;AF和AP的加入有助于提高聚氨酯泡沫的热稳定性,AF增强聚氨酯泡沫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