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48篇
航空   371篇
航天技术   24篇
综合类   49篇
航天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为了提高钛合金基体与Fe(吸波剂)/环氧涂层的结合强度,采用微弧氧化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一定厚度的二氧化钛多孔膜,之后浸涂Fe/环氧树脂涂料。分别研究了微弧氧化中电流、时间等实验参数对钛合金表面形貌和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氧化多孔膜在拉伸前后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多孔TiO2膜的孔径随电流增大而减小,孔密度随电流增大而增大,随时间增加孔径增大,但时间不宜太长,涂层的结合强度随电流以及时间的增大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在3 A,4 min时达到最佳值33.62 MPa。  相似文献   
422.
研究了日光/H2O2/草酸铁体系以日光为驱动力对可溶性染料活性艳红进行降解反应.探讨了溶液的pH、H2O2、光强和活性艳红的起始浓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活性艳红的降解速率受pH、H2O2、草酸铁的浓度、入射光强的影响很大。在研究范围内。pH=3.0和在17光照射下其降解效果最好,同时.表明在同一光强光源条件下色度、TOC的去除率均比在UV/TiO2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423.
外力对常温氧化膜开裂和剥落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力下常温氧化膜开裂和剥落行为的影响作出了研究.从理论上推导出计算氧化膜临界开裂外力的公式,并通过A3钢发蓝膜和LY12CZ铝合金化学转化膜在扫描电镜下的动态拉伸实验证明氧化膜临界开裂外力的存在,同时还比较了两种不同氧化膜开裂行为的异同.另外,进行了氧化膜在3%NaCl溶液中开裂和剥落行为的电化学研究,通过两种材料在介质中拉伸时的自腐蚀电位变化情况,根据电位转折点的存在进一步验证了临界开裂外力的存在,最后进行了有无裂纹氧化膜的阻抗谱测量,说明氧化膜开裂将会加速电化学腐蚀.  相似文献   
424.
利用已经制备的Nb-38Ti-12Al合金铸锭,将其加工为厚度为0.50 mm的板材,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箱式电阻炉、分析天平等方法研究了合金在1 200℃下发生氧化反应后氧化膜出现的分层现象,通过计算单位面积内合金氧化增重质量,绘制出合金氧化增重曲线,并利用合金内氧化层厚度计算出在1 000℃和1 200℃的内氧化动力学方程,分别为x1.228=34.50t和x1.480=288.73t。  相似文献   
425.
环氧类韧性耐烧蚀防热涂层的研制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现有环氧类防热涂层韧性差、不耐烧蚀的缺点,设计了一种环氧类防热涂层--TR-48.测试了其基本性能及3-5个批次的典型性能,并与国外现有涂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TR-48具有韧性好、强度高、耐烧蚀等特点;其中扭伸强度为8.7-11.2 MPa,伸长率为6.8%-12.2%,TG分析800℃残碳率为51%,800℃马弗炉烧蚀5 min残碳率为38%-47%.利用SEM、DSC表征了涂层的烧蚀过程,发现600-800℃存在烧结反应.利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和电弧风洞考核试验考核了涂层在高温、高速气流环境下的表现,结果表明该涂层具有较好的抗冲刷及防热性能.  相似文献   
426.
通过使用直流双脉冲电源对 7075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试验,研究了正向电压、占空比和脉冲频率等电参数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硬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单一水平因素下的膜层硬度平均值的变化规律,发现了通过电参数提升膜层硬度的方法;通过相对极差分析,发现正向电压对膜层影响程度最大,脉冲频率对膜层影响程度最小。提出了针对 7075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硬度提升的电参数优化方案:提升氧化膜硬度,应优先考虑增大正向电压;保证氧化膜硬度的同时兼顾其他表面性能,应优先调整对膜层硬度影响最小的脉冲频率。  相似文献   
427.
阐述了防锈铝零件采用普通阳极氧化工艺生产时出现的问题,对影响防锈铝零件阳极氧化膜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工艺试验和分析,摸索出防锈铝零件阳极氧化优化的工艺规范,该工艺规范已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8.
进行了钛表面阳极化试验,分析了阳极化氧化膜的绝缘性能,得出了该氧化膜只能作为阳极保护膜,不能作为电解加工中阴极绝缘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429.
采用电化学刻蚀的方法,在自制的电解槽中制备n型〈100〉晶向多孔硅条状阵列。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生成的多孔硅进行形貌观察,并对多孔硅条状阵列的生长速率与形貌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多孔硅的生长速率主要由临界电流密度决定,多孔硅生成初始阶段产生锥形刻痕的原因是初始电流密度比较小,加大电流密度可以消除刻痕。多孔硅分又是由孔间距远远大于自由电荷区而产生的,而深槽中出现分立小孔的原因是反应产生的氢气阻碍了阳极氧化的进行。本实验结果对开展多孔硅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0.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耐坠毁缓冲装置的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波  张明  岳帅 《宇航学报》2019,40(9):996-1005
针对采用四腿式着陆支架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提出一种油气-蜂窝两级缓冲的新型耐坠毁缓冲装置,常规油气缓冲器实现重复使用,危险工况下蜂窝缓冲器实现耐坠毁功能。建立了运载器着陆动力学模型,给出了运载器着陆的四种极限工况及铝蜂窝压溃载荷的求解方法,基于径向基(RBF)代理模型,采用多学科协同优化方法,对多工况下运载器两级缓冲装置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多学科协同优化方法有着较好的准确性,优化后运载器的最大过载和缓冲支柱载荷峰值均得到降低。最后,对比了单独油气缓冲器与两级耐坠毁缓冲装置下运载器的着陆响应,结果表明,使用两级耐坠毁缓冲装置在降低运载器最大着陆过载和缓冲支柱载荷峰值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