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719篇
航天技术   1354篇
综合类   79篇
航天   14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美国航天飞机第62次飞行1994年4月9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7时5分(格林尼治时间11时5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62次飞行和奋进号航天飞行的第6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STS-59。这次飞行原计划于4月7日进...  相似文献   
122.
汇文 《国际太空》2003,(3):32-36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月1日失事,酿成航天史上又一幕惨剧。航天飞机上有6名美国航天员和1名以色列航天员,其中2位是女性。7名航天员中有4人是第1次进入太空。1简介里克·赫斯本德(RickHusband),男,45岁,航天飞机机长,曾担任空军上校。他1994年被美国航宇局选中  相似文献   
123.
□□1986年法国发射了第1颗斯波特-1(SPOT-1)卫星,这给美国遥感界带来了一些小的震动。几年后,“斯波特”卫星图像的销售额超过了“陆地卫星”。1988年印度发射了第1颗印度遥感卫星(IRS-1A),这时人们似乎面对这样一种事实:即遥感技术在不断增值,商业遥感市场在不可避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4.
焦立中(莱罗伊焦),这位四次遨游太空的美籍华裔航天员,虽然生长在美国,但对中国却怀有深厚的感情.早在1988年,他和父亲一道应邀回到中国,在北京和长沙进行讲学活动.1994年7月焦立中把一面五星红旗带上太空,返回地面后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说:"我非常自豪地带它经历了一次太空飞行,我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航宇局的航天员向中国人民表示敬意."2003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升空并安全返回,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每位炎黄子孙都应为此感到骄傲."2005年2月,焦立中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到了中国长城的照片,而且还把从太空拍到的一张北京照片赠送给中国记者,并深情地介绍了他在太空欢度春节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5.
1 前言 □□发展动能反卫星武器曾经是美国反卫星技术发展的主要战略思路,但激光武器、大功率微波武器和粒子束武器始终处于试验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利用反导技术和微小卫星技术进行了一系列试验,逐渐勾画出反卫星技术的全新发展战略思路与走势.  相似文献   
126.
江山 《太空探索》2007,(10):10-11
2007年8月8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航天员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飞向国际空间站。在这些航天员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55岁的芭芭拉·摩根,她曾当过小学教师,是美国航宇局(NASA)的首位教师航天员。她用22年的  相似文献   
127.
美国宇航局目前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载人航天器,这种航天器将于1999年投入使用,届时将代替航天飞机向空间站运送乘员,并用于乘员返回地面,该航天器已花费了数百万美元的研制费。这种新型航天器将容纳2名驾驶员和8名乘客,经过改进后,该航天器还可用于卫星服务和空间救生。  相似文献   
128.
李云 《国际太空》1991,(4):6-7,5
当令人瞩目的国家空天飞机(NASP)正在加紧研制的时候,美国战略防御倡议局(SDIO)也在悄悄地研制自己的单级入轨航天器,这个项目称之为“单级入轨计划(SSTO)”。SSTO与NASP的最终目标相似,即都是能把入和货物送到近地轨道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但采用的技术却不同,NASP将以高超音速的吸气式发动机作为推进系统,能从飞机跑道上起飞进入太空轨道。而SSTO则是以现已具备或很快就能掌握的技术为基础,可能是采用火箭发动机为推进系统。而且,准备在1994  相似文献   
129.
周以蕴 《国际太空》1994,(10):20-21
DC-X实验火箭的资金已得到缓和,但这项计划的命运从长远看仍远未确定。今年5月5日五角大楼发言人汤姆·拉洛克少将宣称,五角大楼于今年4月29日向DC-X计划注入510万美元的资金,这足以使DC-X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靶场再进行4~6次亚轨道火箭飞行。资金中大约350万美元将付给位于加里福尼亚州亨廷顿比奇的麦道航宇公司,该公司为弹道导弹防御组织制造了价值6000万美元的1/3缩比火箭,其余资金将用于白沙靶场的费用。新增的飞行将有助于扩大DC-X飞行包络线和演示工作型的DC-X的转动机动飞行,这种…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