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60篇 |
免费 | 704篇 |
国内免费 | 55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512篇 |
航天技术 | 509篇 |
综合类 | 497篇 |
航天 | 7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46篇 |
2021年 | 171篇 |
2020年 | 138篇 |
2019年 | 161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133篇 |
2016年 | 166篇 |
2015年 | 157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169篇 |
2012年 | 183篇 |
2011年 | 204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204篇 |
2008年 | 237篇 |
2007年 | 203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91篇 |
2004年 | 183篇 |
2003年 | 228篇 |
2002年 | 178篇 |
2001年 | 167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107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108篇 |
1996年 | 104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109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72篇 |
1989年 | 85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本文应用欧拉方程对翼身组合体加装前缘机动襟翼构型进行数值计算,通过跨音速气动特性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前缘机动襟翼对翼身组合体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某型机加装机动襟翼的改进设计提供数值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592.
593.
594.
傅职忠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1991,(2)
本文以 B737—300为例介绍了根据飞机及发动机的极曲线、最大爬升推力和燃油流量等原始数据及给定的爬升规律(如表速250KT/280KT/M0.74)计算在标准大气和非标准大气中航路爬升性能的方法及程序,计算结果与该机型使用手册中给出的 ISA—10,ISA,…,ISA 20的爬升数值表非常吻合。本文所述的方法及程序是通用的,对大爬升角的情况亦适用。 相似文献
595.
轴向通流旋转盘腔内流动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旋转腔内流动不稳定性问题,采用旋转坐标系稳态方程,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轴向通流旋转盘腔内的流动,得到了旋转系下哥氏力和离心浮升力分别对流动不稳定的作用,以及这两个力的非线性综合作用对流动不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哥氏力是恢复力,不影响流动稳定性;离心浮升力是造成流动不稳定的主要因素,盘腔内的流动是离心力场下的Rayleigh-Benard对流和强迫对流的混合流,随着浮升力的增强流动由稳态发展为非稳态;哥氏力与离心浮升力的综合作用加剧了流动不稳定性,盘腔内r-θ面出现了明显的旋向相反的对涡. 相似文献
596.
用双激波模型计算风扇/压气机非设计点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代高速风扇/压气机内激波波系的真实结构,将适用于预测高速叶型激波损失的双激波模型引入基于基元叶片特性的流线曲率法程序,发展了一种用于预估高速风扇/压气机非设计点性能的方法。该双激波模型考虑了来流马赫数和攻角变化,较真实地反映了高马赫数风扇/压气机的实际工作状况,扩展预测风扇/压气机非设计点性能的能力。利用该模型,本文分别对一台叶尖马赫数达到1.4的大涵道比风扇和一台叶尖马赫数高达1.5的三级风扇的非设计点性能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保持了较高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597.
采用多块结构网格生成技术,分别生成螺旋桨加中心体和螺旋桨加短舱两种构型的动态面搭接网格。在相同计算状态下,分别对螺旋桨加中心体和螺旋桨加短舱流场进行不同时空离散精度的数值模拟。与螺旋桨加中心体构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短舱的出现较大程度改变了螺旋桨桨叶载荷分布,并且采用不同时空离散精度,载荷分布的改变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98.
599.
本文对双钟形喷管作了临界评估。对双钟形喷管内基本流场的发展、基准喷管型面的设计方法和喷管延伸段的壁面反射进行了讨论。重点考虑从海平面状态到真空状态的转捩性质和它对喷管延伸段型面类型的依赖性。本文中给出了双钟型喷管的参数法数值模拟性能结果,这些计算用来研究双钟形喷管型面造成的附加性能损失,由欧洲航天局完成欧洲未来空间运输研究计划中的先进空间运输构思合同。强调了对双钟形喷管作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必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双钟形喷管的流场转捩。最后,讨论了转捩现象对系统的附加影响,通过改变室压来保证从壁面反射(海平面工作)到出口平面(真空工作)可控制分离点的突然跳跃,以改善性能。 相似文献
600.
硅基材料烧蚀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所使用的硅基热防护材料,用以往的单纯因二氧化硅液态层被气动吹除减薄的模型进行烧蚀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际偏差很大。我们根据硅基热防护材料的实际特性,在原有的液态层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夹杂碳化层对熔融态硅基的补强作用,提出了既有液态层吹除也有化学反应烧蚀的新模型,即考虑了热解、熔融和碳化、气动吹除结合化学反应烧蚀的多因素过程。并根据硅基热防护材料的烧蚀特点,根据发动机模型的试验结果,初步总结出了液态层粘附力的经验公式。从物理概念上分析可以看出该模型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从多种工况计算结果可看出,新模型和经验公式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