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30篇 |
免费 | 1304篇 |
国内免费 | 122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630篇 |
航天技术 | 1758篇 |
综合类 | 1025篇 |
航天 | 34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361篇 |
2022年 | 405篇 |
2021年 | 422篇 |
2020年 | 447篇 |
2019年 | 434篇 |
2018年 | 349篇 |
2017年 | 355篇 |
2016年 | 357篇 |
2015年 | 384篇 |
2014年 | 492篇 |
2013年 | 417篇 |
2012年 | 575篇 |
2011年 | 594篇 |
2010年 | 496篇 |
2009年 | 530篇 |
2008年 | 588篇 |
2007年 | 567篇 |
2006年 | 477篇 |
2005年 | 496篇 |
2004年 | 465篇 |
2003年 | 458篇 |
2002年 | 342篇 |
2001年 | 308篇 |
2000年 | 328篇 |
1999年 | 273篇 |
1998年 | 259篇 |
1997年 | 268篇 |
1996年 | 220篇 |
1995年 | 189篇 |
1994年 | 186篇 |
1993年 | 147篇 |
1992年 | 134篇 |
1991年 | 107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136篇 |
1988年 | 56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2006年10月12日报道,“保卫美国卫星免受攻击,最终阻止对手破坏卫星的任何能力”,正成为美国太空官员最优先考虑的事务。美国战略司令部已经启动一项“对美国太空控制活动进行指导和提升优先级”的新计划。美国战略司令部二号人物,美国空军罗伯特·凯勒中将,10月11日在战略太空与防御会议上说,改进态势感知至关重要,态势感知包括跟踪太空中的所有目标,识别那些对美国卫星构成威胁的目标,保卫美国卫星免遭它们的攻击。 相似文献
832.
833.
834.
简要介绍了CALS的基本思想和关键技术;针对国内外推广CALS战略思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品的顾客需求与过程输出结果,分析了CALS应用环境下装备过程质量控制特点;深入理解了CALS战略管理思想精神实质,研究了CALS环境下产品寿命过程的动态属性,并提出了由此产生的在产品全过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讨论了CALS思想对产品全寿命质量管理的启示.建立了基于装备全寿命过程的新质量观.给出了CALS环境下实现这种新质量观的基本思想、途径和方法,打牢装备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畅通其中的核心环节,逐步消除在装备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瓶颈。 相似文献
835.
本设计基于LabVIEW仿真软件完成了基本通信系统和通信综合系统的构建。该系统涵盖了模拟调制,数字调制,模拟信号数字传输,信道编码,最佳接收系统几部分内容。通过系统仿真,实现了系统输入输出波形的直观显示,解决了教学中实验效果不理想,理论内容不好理解的问题。同时通过内置的Web Server进行网页发布后,用户可以在客户... 相似文献
836.
837.
838.
本设计基于LabVIEW仿真软件完成了基本通信系统和通信综合系统的构建。该系统涵盖了模拟调制,数字调制,模拟信号数字传输,信道编码,最佳接收系统几部分内容。通过系统仿真,实现了系统输入输出波形的直观显示,解决了教学中实验效果不理想,理论内容不好理解的问题。同时通过内置的Web Server进行网页发布后,用户可以在客户端通过web浏览器远程调用并运行本系统,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839.
论文采用OPC技术设计了液位多级网络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在现场操作级、工程师站、专家站三级控制网络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40.
航天着陆试验场指挥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挥控制系统是航天着陆试验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成试验指挥、控制、管理、视频监控、数据分析与处理、故障判别、仿真、授时、通信等功能。文章所介绍的某航天着陆试验场指挥控制系统,由时统子系统、通信子系统、语音调度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大屏幕投影显示子系统、数据处理与存储子系统、指令发控台、指显工作站、软件等组成。系统结构采用双机双网并行工作模式设计。作为数据传输核心的通信子系统,采用双网热备路径冗余设计;作为数据处理与指令发布核心的处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控制计算机,设计上都采用了双机并行技术。实践证明,上述技术的运用从系统结构上避免了由于单点故障而引起的系统宕机,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