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79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以三种典型细高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仿弹性模型,进行了外形、质量分布、雷诺数和风结构等不同参数条件下的风洞实验。用应变仪测量了每种模型根部弯矩,通过计算,分析了模型风振响应的基本特性以及风振过程的混沌特性。  相似文献   
42.
张国富  蔡小庆 《航空学报》1992,13(12):651-656
 应用细长体摄动理论和边界元数值解法发展了一种适用于计算捆绑式运载火箭气动力的工程数值计算方法。本法可利用已有芯级火箭的气动力数据,加上安装助推器后净增值,得到捆绑状态火箭的气动力,例如法向力、侧力以及力矩等。本法还可分别计算出捆绑状态下芯级和各助推器所受的气动力。对我国C火箭和日本N火箭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说明该方法能满足方案设计阶段精度要求。是方案设计过程中快速而经济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3.
细长体大迎角绕流的滚转角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拱和钝拱细长体的截面侧向力分布呈现明显的滚转角效应。不同滚转角下尖拱侧向力沿轴向分布曲线(CC~x/D)的相位和半周期各不相同,截面侧向力随滚转角变化(CC~)呈现一定的无规律性;而钝拱CC~x/D曲线的相位和半周期基本相同,但振幅值大小依赖于滚转角,CC~分布呈完全的无规律性。尖拱模型头部的加工精度导致的微扰动使得尖拱CC~x/D分布变成型式基本一致的两簇曲线,其特征点和半周期分别对应相同,CC~分布呈现典型的双周期方波。  相似文献   
44.
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现代医学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对微小装置的功能、结构复杂程度、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得对特征尺寸在微米级到毫米级、采用多种材料、且具有一定形状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的精密三维微小零件的需求日益迫切<'[1]>.微小型制造技术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和多学科交叉的科技研究前沿,因此备受有关研究机构的关注.围绕着微细切削技术,国外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国内部分大学和研究所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5.
绕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涡非定常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6.
变形是细长零件(轴、板)最常见的热处理缺陷之一。本主要叙述了控制和改善细长零件热处理变形的工艺技术和方法。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理论和试验都证明,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合理地进行零件的技术设计和选材,有的放矢地提出技术要求,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和工序安排,重视热处理工艺操作技术,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细长零件热处理的变形就能得到控制和改善,本列举了11个实例,供实际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47.
应用单侧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细长圆锥前体非对称涡进行了主动流动控制研究。通过风洞试验,对不同截面的周向静态压力分布和动态压力变化进行了测量。同时,对不同截面的周向压力分布进行积分,计算其当地侧向力、当地侧向力增量以及圆锥段侧向力和偏航力矩。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单侧脉冲放电可以实现对细长圆锥前体侧向力和力矩的比例控制,并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度。第八截面动态压力数据的全时间平均和相位锁定平均都达到了收敛。通过比较第八截面相位锁定平均下的压力分布,得出流场的响应滞后于此次50Hz的脉冲调制频率。  相似文献   
48.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非对称涡的形成机理,研究了头部带扰动块对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结构的影响,通过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法对细长旋成体模型在攻角5°~60°范围内进行仿真。在攻角分别为20°和30°时对是否添加扰动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截面绕流沿轴向位置的发展,提出了验证拓扑结构的一种方法,找到了各流态下奇点的位置,通过涡核位置对模型背部绕流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添加已知规则扰动块可以加快各绕流结构间的转换速度,使非对称涡产生的攻角减小。   相似文献   
49.
关于细长导弹亚、跨、超声速时,α∞=0&#176;~90&#176;范围消除支杆干扰的风洞气动力实验方法研究,重点叙述了消除支杆干扰的必要性、原理和方法,明确超声速和亚、跨声速消除支杆干扰实验方法的理论区别。通过M:0.4和0.8两种Mach数的风洞气动力实验,初步证明:在亚、跨声速情况,消除支杆干扰的风洞气动力实验方法,也能与超声速情况类似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50.
为了在更高的风速下实现圆锥前体分离涡的控制,了解AC-DBD和NS-DBD激励器的激励特性,应用交流(AC)放电和纳秒脉冲(NS)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对20°顶角的圆锥-圆柱组合体圆锥段前体非对称流场进行主动流动控制实验。实验在低速开口风洞中进行,迎角45°,风速5~22m/s,流动控制方式为等离子激励器关闭、左舷或右舷等离子体激励器开启三种模式。结果表明:风速5m/s时,通过AC-DBD的左、右舷激励可控制圆锥前体的非对称流场实现镜像对称,NS-DBD则无明显作用效果;随着风速的提高,AC-DBD对非对称载荷的控制作用逐渐减小,与此同时NS-DBD的控制作用逐渐增加;风速22m/s时,NS-DBD可实现圆锥前体非对称流场的镜像对称控制,而AC-DBD则无明显作用效果;相对于AC-DBD等离子体激励,NS-DBD对于更高速度下的分离涡流场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