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08篇 |
免费 | 1609篇 |
国内免费 | 51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838篇 |
航天技术 | 871篇 |
综合类 | 506篇 |
航天 | 13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0篇 |
2024年 | 212篇 |
2023年 | 313篇 |
2022年 | 307篇 |
2021年 | 333篇 |
2020年 | 343篇 |
2019年 | 271篇 |
2018年 | 201篇 |
2017年 | 220篇 |
2016年 | 259篇 |
2015年 | 244篇 |
2014年 | 289篇 |
2013年 | 291篇 |
2012年 | 312篇 |
2011年 | 296篇 |
2010年 | 289篇 |
2009年 | 282篇 |
2008年 | 282篇 |
2007年 | 281篇 |
2006年 | 226篇 |
2005年 | 182篇 |
2004年 | 145篇 |
2003年 | 120篇 |
2002年 | 116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252.
针对超低轨道地球卫星导航自主需求,提出了一种脉冲星/星光折射/光谱测速组合天文导航方法。首先根据地球超低轨道卫星运行轨道动力学方程建立导航系统状态模型;分别根据脉冲到达时间差和星光折射角与天体光谱频率建立导航系统量测模型;使用Unscented卡尔曼滤波方法,降低随机误差对导航精度的影响,使用基于UKF的信息融合方法,有效融合了三种天文导航方法结果数据。经计算机仿真分析,该组合导航方法位置导航误差均值为85.62m,速度误差均值0.190m/s,能够满足超低轨道地球卫星在轨运行导航需求。 相似文献
253.
针对某航空高强钢零件大尺寸面轮廓度数控加工合格率较低问题,利用精益6σ方法,依据DMAIC的研究路径,充分运用箱线图、等方差检验、单因子方差分析等方法和工具,分析了“人、机、料、法、环、测”6大方面的操作者、加工刀具、装夹方式、主轴转速、切削量、进给速度、切削方式7个因素,确定刀具尺寸、切削量、进给速度为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建立面轮廓度与7个影响因素之间的GLM模型,得出影响流程输出的3个关键影响因素的最佳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流程改进后,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人工调试检查环节,缩短了加工调试验证时间,大尺寸面轮廓度数控加工合格率从80%提高到96%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54.
RBCC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上升段轨迹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火箭基组合动力(RBCC)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轨迹多段、多控制变量、推力与飞行轨迹耦合,飞行轨迹设计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高斯伪光谱方法的数值优化求解模型和求解方法,并获得满足要求的上升段燃料最省轨迹.将该轨迹分为3部分,分别由引射火箭、亚燃冲压和超燃冲压发动机提供动力,以攻角和燃料秒流量为控制变量,根据轨迹任务和各模态发动机启动及工作条件建立优化模型、设定各段末端和路径约束,利用高斯伪谱法求解最优轨迹并利用特殊方法计算边界控制变量.通过与传统方法所得轨迹的对比表明,所建立的优化模型和方法可快速求解出RBCC运载器上升段最优轨迹,优化结果符合RBCC运载器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255.
管制扇区的最优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6(3):308-312
在研究管制员工作负荷的统计方法和描述空域拓扑结构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基于自然法则的模拟退火随机优化算法对扇区最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并通过对厦门管制区的扇区最优划分实例分析,验证了扇区优化数学理论正确性和使用该算法达到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56.
基于神经元的容错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讨论了容错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信息融合的神经元方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该研究领域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能解决的技术途径,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57.
介绍了高可塑性线性工作模式及压缩工作模式射频通道增益温度补偿电路架构。该补偿电路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小型化的优点,其主要由模拟衰减器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模拟衰减器动态范围约为20dB,位于射频链路中不影响噪声系数及输出功率的位置。控制电路是由4只正、负温度系数不同的阻值热敏电阻与待调电阻嵌套组成纯电阻网络,稳压后直流电压经过该电阻网络后得到随温度变化的控制电压。该控制电压随温度变化灵活,共有抛物线、碗状、正反L形状和正反斜率线性变化6种趋势,可完全满足射频通道线性工作模式和压缩工作模式增益稳定不同需求。对高可塑性射频通道增益温度补偿电路架构进行了原理分析,并给出具体设计过程。通过软件仿真和实物验证了电路架构合理有效。星载C频段接收机应用该补偿电路后,在-5℃~55℃范围内,增益温度稳定度约0.1dB,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58.
在地月空间的远距离逆行轨道(DRO)部署月球轨道站可显著降低月球开发成本,并可作为未来小行星探测和载人火星任务的跳板。月球轨道站的在轨建造和货物补给任务中,提高航天器入轨质量是重要问题。从地球至DRO的转移轨道可以采用弱稳定边界(WSB)转移轨道降低入轨脉冲,但是直接抵达WSB需要较高的火箭发射脉冲。研究了基于月球借力的弱稳定边界DRO入轨策略,首先通过“近月点庞加莱图”和“v无穷匹配”获得较好的轨道初值,接着采用“多步打靶”在星历下对转移轨道进行修正,上述方法有效提高了该类型转移轨道的计算效率。对于共振比2∶1的DRO轨道,总脉冲最优解的地球发射脉冲3.127 km/s(与直接抵达WSB相比降低60~70 m/s),飞行总时间102.88 d,DRO入轨脉冲仅需66.1 m/s。 相似文献
259.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