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155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张劲夫  许庆余  张陵 《航空学报》2001,22(3):274-276
建立了考虑连杆柔性和运动副粘性摩擦的曲柄滑块机构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对一个算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连杆的柔性和运动副的粘性摩擦对机构的运动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厚截面层合板非同步固化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描述厚截面复合材料固化压实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型有效性验证,计算了400层AS4/3501-6层合板在固化过程中的温度场、固化度、粘性、树脂体积含量和厚度压缩率情况.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固化过程中,层合板的中间层会出现高于保温平台约49K的温度峰值;层合板沿厚度方向的温度和固化度的非同步现象明显;层合板的中部存在明显的局部温度过热和快速固化区域,该区域内的树脂粘性变化剧烈、树脂流动时间缩短,阻碍了该区域及层合板下部的多余树脂流入吸胶膜,并最终导致了固化结束后树脂的不均匀分布,靠近吸胶膜的上表面树脂体积含量约为41%,靠近模具的下表面约为46.5%;层合板的最终固化压实率在15.7%左右.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摄动方法求解了旋转环形截面弯管内的粘性流动,获得截面上轴向速度和二次流的二阶摄动解,系统地分析了主流速度、二次流动在科氏力和离心力共同作用下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旋转方向和轴向速度方向相同时二次流强度将被加强;当旋转方向和轴向速度相反时,二次流涡结构变得复杂,环形截面上最多可出现八个涡,当科氏力和离心力之比F≈1.02时,二次流强度最弱。  相似文献   
104.
坡面浅层明流流态界定方法之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求坡面薄层水流流态界定方法,从流体力学与泥沙运动学观点出发,对4种不同粗糙尺度床面(光滑玻璃、人工加糙粒径分别为0.075、0.245和0.380mm)、5种不同坡度下坡面薄层水流放水进行试验研究,并对薄层水流阻力规律与明渠水流阻力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粘性底层厚度与水深之比作为新的无量纲临界判数,结果表明该判数能更好地反映坡面薄层水流流动型态。  相似文献   
105.
陈福连 《推进技术》1993,14(3):61-68
复合固体推进剂药浆是固体粒子含量很高的粘性流体。影响其粘度的除了粘结剂的度粘外,主要还有固体粒子的容积百分比和尺寸匹配。文中介绍了计算药浆粘度公式,还就粒子形状、尺寸、表面性质对有粒子悬浮的浆液粘性影响作简要回顾。文中还指出,由于药浆的固体粒子含量高,用不同测试方法测得的药浆粘度可能会差距甚大以及粒子容积含量的少量不均匀性可能会导致粘度值差很多。  相似文献   
106.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带周向环罩的微型超高速旋转盘腔的流动与换热规律,盘腔的半径为4mm,转速为2×105~1×106r/min。结果表明:超强离心力及其衍生浮升力并没有给微型旋转盘腔带来与常规盘腔不同的流动结构,但是超强离心力及其衍生浮升力引起的粘性耗散效应导致旋转盘高半径处发生换热恶化现象,周向环罩的存在则进一步加剧了该现象。在高旋转雷诺数和低转盘过余温度工况下,强离心力及其衍生浮升力引起的粘性耗散效应更加显著,而周向环罩的影响相对弱化。  相似文献   
107.
108.
本文采用适合于内流的准同时粘性/无粘性流匹配模型,快速求解二维通道内的不可压湍流附面层分离流动。无粘流采用由复变函数论的Plemeli公式推导的面元法;粘性流动区采用Head积分法求解。文中给出了两个算例。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准同时粘性/无粘性流匹配模型,不但可有效地克服分离形成的奇异性,而且收敛速度快,稳定性好。在湍流分离阶段,其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文中还讨论了形状因子及表面摩擦系数关系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形状因子经验关系对预测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而表面摩擦系数经验关系对预测无显著影响。文中还提出了改进模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采用横截面位移的几何相似假设,建立更为一般的粘弹性阻尼夹层梁的振动方程.同时给出相应的自然边界条件,然后简化到DTMM方程。基于粘弹性材料本构关系的微分算子描述,时域形式的振动方程在概念上更为清晰、严格。从时频转换角度来看,剪切参量不再存在依赖频率含糊的问题.文中还讨论了几何、物理参量对阻尼频率及损耗因子的影响,并推导出阻尼梁强迫振动稳态响应的正交模态解,指出阻尼结构的自感应现象。  相似文献   
110.
提出了用双互易边界元法求解N-S方程的新思路。用Peaceman-Rachford算子分理解将时间相依的N-S方程分解为线性和非线性子问题,线性问题用共轭梯度法解除压强-速度的耦合;非线性问题进行局部线化。对所得的Passion方程及相关类型方程采用双重互易的边界元法求解,消除了传统N-S方程边界元解法的区域积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