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4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MarCO与RainCube的成功在轨验证,立方体卫星已经在深空探测与遥感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立方体卫星搭载的天线不仅需要提供良好的辐射特性,还必须满足立方体卫星苛刻的体积和重量限制,这种限制条件在设计大口径高增益天线时尤为重要。首先简要介绍了立方体卫星的起源、发展及其应用前景,其次重点介绍了立方体卫星高增益天线的技术特点、研究现状及其在轨验证情况,最后归纳总结了立方体卫星高增益天线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后续开展立方体卫星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针对大多方法感知范围局限、信息来源单一、空间时间复杂性高及准确性偏差较大等问题,提出了分层感知模型与构建广义立方体感知网络安全态势的方法.将监测到的连续型态势因子数据经"3σ法则"离散化预处理后,聚合在所构建的广义立方体格中,纵向上融合成组件的安全态势,横向上对组件安全态势采用统计的方法融合成网络的安全态势,为增强网络安全性提供可靠的参照依据.利用网络实例数据对所提出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3.
立方体卫星凭借着其质轻、体积小、灵活性强等特点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以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三单元立方体卫星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对其结构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整星模态频率满足刚度要求。基于仿真结果对PVC板进行了合理的改进,结果显示立方体卫星3个方向的一阶频率分别提高了36.8%、14.4%和36.3%,同时改善了PVC板的振动特性,为后续整星振动试验的开展及其他立方体卫星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航天器工程》2012,(5):75-75
据Aviationweek网站2012年8月27日消息,美国2012年8月召开的第26届AIAA/Utah州立大学小卫星研讨会上,立方体卫星(Cubesats)的研发进展倍受关注。SpaceX公司打算在下一次执行“国际空间站”补给任务时发射一颗小卫星Orbcomm-2。  相似文献   
25.
运用优化设计方法,借助VB编程,以同时击穿和引爆目标导弹战斗部为合格判据,以单枚破片毁伤能力满足合格判据且破片质量最小化为目标参数,对战斗部约束条件下,立方体反导破片的材料、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考虑了破片的完整性、战斗部重量限制、装药长度限制等工程实践中的影响因素,最终提出了一种立方体反导破片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6.
曾亮 《质量与可靠性》2000,(6):21-23,32
本文介绍一种多状态系统集合的立方体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并结合多状态系统顶事件概率计算,介绍其在多状态系统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7.
据Aviationweek网站2012年8月27日消息,美国2012年8月召开的第26届AIAA/Utah州立大学小卫星研讨会上,立方体卫星(Cubesats)的研发进展倍受关注。SpaceX公司打算在下一次执行"国际空间站"补给任务时发射一颗小卫星Orbcomm-2。  相似文献   
28.
根据交叉立方体网络的结构特征,给出了节点扩展和边扩展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由较小网络扩展成为大规模网络的设计理念。探讨了网络扩展前后的节点数和边数的对应关系,证明了扩展后网络的传输延迟仅增加1,计算了扩展后网络的连通度比扩展前的连通度多2。重点分析了扩展后网络的最小路由选择,分情况讨论了网络中任意两顶点之间最短路的确定方法,并具体给出了每一条最短路的长度。  相似文献   
29.
探讨分布式空间系统的概念目的有二:其一,到目前为止有些书刊文献对分布式空间系统确切的概念和内容不清楚,例如有文献说:卫星编队又称分布式空间系统;也有文献明确说:从轨道动力学角度,分布式卫星系统表现为多颗卫星的编队飞行;还有把编队飞行和星座混为一谈,或者说弄不明白两者根本区别在何处。所以有必要在这里简单明确论述一下分布式空间系统的概念和内涵。其二,分布式空间系统是立方体纳型卫星最佳的应用领域。将来随着其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元部件功能密度比的增加,立方体纳型卫星在分布式空间系统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0.
小卫星中最不引人注意的皮型卫星(Picosat),1999年重新被定义为立方体星(CubeSat),即质量为1kg、体积约为10cm×10cm×10cm的正立方体星。由若干颗立方体星可以组成纳型卫星(Nanosat)。近几年来,这2种卫星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在分布式空间系统中获得了非常成功的应用。例如:采用50~100颗立方体星,每颗质量8kg,可以实现全球覆盖,同时还可以获得高空间分辨率(2~3m)和高时间分辨率(重访时间15~45min),其经济成本仅为1亿多美元,相当于目前1颗对地观测大卫星的价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