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43篇 |
免费 | 461篇 |
国内免费 | 52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28篇 |
航天技术 | 1565篇 |
综合类 | 213篇 |
航天 | 24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132篇 |
2021年 | 173篇 |
2020年 | 152篇 |
2019年 | 145篇 |
2018年 | 129篇 |
2017年 | 97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174篇 |
2014年 | 274篇 |
2013年 | 233篇 |
2012年 | 338篇 |
2011年 | 309篇 |
2010年 | 283篇 |
2009年 | 312篇 |
2008年 | 275篇 |
2007年 | 256篇 |
2006年 | 200篇 |
2005年 | 182篇 |
2004年 | 150篇 |
2003年 | 140篇 |
2002年 | 116篇 |
2001年 | 130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为实现空间非合作目标姿态的测量,基于特征建模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根据目标激光点云数据进行高效处理的智能测姿态方法.首先,针对空间目标姿态测量的需求,寻找并实现能够高效表征目标姿态的点云数据特征.接着,应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目标点云姿态特征进行学习,通过建立合理的神经网络模型和训练数据,实现目标点云特征与姿态间非线性映射关系的建立.最后,利用目标点云仿真数据集,对方法的测量精度和测量实时性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特征建模的思想,提出并建立目标点云姿态协方差矩阵特征,实现了点云数据在表征目标姿态方面的信息高度压缩,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轻量化设计和计算资源严重受限的在轨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智能化工程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93.
空间等离子体导致高电压太阳阵的电流收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一种能方便计算空间等离子体引起高电压太阳阵(HVSA)电流收集的理论统计模式,通过对物理过程分析认为空间等离子体致HVSA的功率损耗对HVASA的设计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94.
95.
阵列处理中计算简单的投影法避免了矩阵特征分解(EVD)的庞大计算量,然而仍需进行复数计算。为了进一步减小计算量,提出一种实数域中的投影法,它将投影矩阵及空间谱的计算均简化为实数的计算,从而。使阵处理的计算量大大减少,而且使估计性能保持不变。计算机模拟与实际外场实验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空间载荷地面检测设备的安全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载荷的研制过程离不开地面检测设备的支持。本文结合空间载荷研制的工程实际需要,对其研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地面检测提出了一种安全保障性设计,旨在保障空间载荷在地面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在硬件上采用一种IC读卡器实现对相关研制人员的地面检测操作权限的审核,之后对通过权限操控载荷的人员的所有操作以日志文件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会对每一个操作的合法性进行判断,屏蔽任何的异常误操作同时发出报警信息,能够有效地保护空间载荷的安全。这种地面检测的安全保障性设计能够防范研制人员的人为失误给载荷造成的损害,使所有地面检测操作处于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97.
中国空间站旨在进行大量在轨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研究,在轨保障是支持空间站在全寿命周期内完成载人航天任务的重要途径.传统地面制造及上行补给方式难以满足较大规模应用的需求,亟需一种创新性的保障模式突破资源瓶颈,空间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实现即造即用的资源保障模式.本文根据空间增材制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中国空间站和载人深空探测任务需求,对空间增材制造技术的在轨应用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空间增材制造技术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8.
美国科罗拉多州波尔德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威廉·兰德尔等人在3月2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通过分析卫星数据和电脑模拟图发现,一旦工业生产所制造的黑碳、二氧化硫、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