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225篇
航天技术   18篇
综合类   53篇
航天   1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中国民用航空》2009,(11):57-59
2007年11月22日凌晨我国成功实施了缩小垂直间隔(RVSM),在我国大陆8400米至12500米之间的空域里,航空器间的垂直间隔由600米缩小为300米,飞行高度层由7层增加至13层,空域容量和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因空中管制原因引起的航班延误得到明显减少,民航发展的空域环境大为改善。而且,中国米制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标准已于2009年10月份正式生效成为国际民航标准,这在中国民航历史上尚属首次,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民航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3.
64.
65.
66.
67.
陈雨童  胡明华  杨磊  张昊然  赵征 《航空学报》2020,41(9):324045-324045
为了解决在基于航迹运行的空中交通管理自动化系统中人机意识同步的问题,以航路运行为对象,开展了面向受限空域的自主四维航迹(4DT)冲突探测与解脱(CD&R)技术研究。基于自由航线空域(FRA)环境,提出基于栅格的空域离散化处理与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受限空域自主航迹运行两阶段方法:阶段1运用可视图(VG)法和Dijkstra算法,实现了满足限制区约束的航空器期望航迹快速规划;阶段2提出航迹可达时空域模型及其图形化表达方法,并基于连续飞行动力学推导出了不同情况下的航空器位置更新模型,并采用局部冲突探测与解脱方法,以飞行距离最短为目标,实现航空器自主路径与速度联动规划,从而支撑空地、人机认知同步的无冲突四维航迹生成;最后,以中国西部典型空域为运行场景开展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计算高效性和模型有效性,并对栅格尺寸和探测距离这2个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支撑复杂空域高密度运行环境自主航迹运行,为推动自主空中交通系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8.
在对空域空间有限元的相关研究中,构建空域空间的网格标识系统,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空域管理、推进空域数字化的重要基础。在美军全球区域参考系统和通用地理位置参考系统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同时具备标识平面和立体空间位置能力的参考系统。通过在地球表面以上特定高度之下的空间内,建立一种递归剖分策略方法,将空域空间划分为若干空间网格,不同尺度下的网格既是一种地理空间位置参考系统,也是一种组成空域的基本空域体,以此实现空间位置参考与空间位置标定的混合表达,为开展空域数字化管理提供底层模型。   相似文献   
69.
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电子干扰机空域划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代化战争中,遂行突防任务的战斗机通常需要与电子干扰机协同配合,来完成特定的任务。为了更高效地利用空域资源,针对突防作战中干扰机的最优空域划设问题,在给出电子干扰下雷达探测范围、航线安全间隔以及有效干扰时间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干扰机的最优空域划设模型;在原始灰狼算法中将线性调节参数改为非线性调节参数,同时引入粒子群算法中的记忆功能,改进原始灰狼算法;并采用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寻找最优的空域基准点,进而确定电子干扰机的最优空域范围。结果表明:对于特定的突防任务,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比原始灰狼优化算法和粒子群算法更具优越性,能够快速、高效地找到最优的空域基准点;本文所建立的电子干扰机的最优空域划设模型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70.
随着隐身技术在现代武器装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预警探测系统反隐身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雷达空域反隐身的基本原理,以雷达接收信噪比改善因子、雷达作用距离增大程度和雷达发现概率增大程度为指标,对雷达空域反隐身的效能进行了分析。雷达从隐身飞机的侧翼进行探测能够有效增大隐身飞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从而较好地实现反隐身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