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199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于治会 《宇航计测技术》1999,19(3):60-64,F003
介绍了等式缓冲器及装有等压式缓冲器跌落击台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说明了影响冲击加速度的因素及其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42.
现有的起落架虽然可根据行程和压力的变化来调整阻尼力的变化,但是调整系数有限并且不能根据不同着陆速度改变控制策略;磁流变技术起落架缓冲器则克服了上述缺点,可调系数显著增大,可以根据不同着陆速度改变控制策略。本文设计了一种磁流变缓冲器,并对其落震性能与控制策略进行分析,控制目标为降低载荷峰值,增大缓冲器效率。首先运用位移控制的方法控制电流,在着陆过程中使得缓冲力平缓增大到峰值,以实现控制目标;其次采用模糊控制策略控制起落架着陆,基于着速度大则控制电流大,加速度大则控制电流小的控制思想,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方法提高了缓冲效率,较好地实现了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43.
徐建康 《航空学报》1991,12(1):25-30
 本文对一个支于挤压油膜阻尼器轴承的柔性转子升降速通过共振时发生跳跃现象的瞬态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探讨了油膜压力边界状态,不平衡参数、转速范围与跳跃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得结论对于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工程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4.
磁流变流体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动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磁流变流体的粘度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随外加磁场发生明显的可逆变化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磁流变流体挤压油膜阻尼器。在分析了各种磁流变流体、外加磁场强度和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径向间隙对转子系统在非旋转状态下的频响函数特性的影响后,详细地研究了磁流变流体挤压油膜阻尼器对转子系统的振动进行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分析了磁流变流体挤压油膜阻尼器所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试验表明在较大的阻尼器径向间隙和较小初始粘度的磁流变流体的条件下,磁流变流体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动力特性完全可以由简单的磁场来控制,并且具有显著的减振移频作用。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振动主动控制中旋转激励作动器的概念,分析了旋转激励作动器的特点。旋转激励作动器具有易集成、低功耗等优点,适用于工程应用,且随着旋转运动的引入能够解决传统直线作动器存在的行程受限问题。对基于旋转激励作动器的振动控制技术在航天、交通运输以及土木工程等不同领域的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关于旋转激励作动器的主要研究趋势,以及潜在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6.
转速比对双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挤压油膜阻尼器以及中介轴承的非线性力,通过有限元法和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建立了双转子系统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仿真计算分析了转速比对转子系统非线性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响应中能观察到较明显的交叉激振现象;响应中除了内外转子的不平衡激励频率之外,还出现了两者的组合频率,但不同转速比情况下的组合频率不同;同向旋转情况下的临界转速均不小于反向旋转;转速比对转子系统的轴心轨迹和运动的周期性有较大影响。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本文建模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7.
星箭界面减振设计对改善卫星发射时的动力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设计串联式磁流变阻尼隔振平台和并联式黏滞阻尼隔振平台,并对这2种隔振平台基于某中型卫星模型开展整星系统级隔振性能的工程试验研究,通过减振特性对比分析评估它们的减振效果。结果显示:串联式磁流变阻尼隔振平台3方向减振效果均较好,质量控制满足设计要求,但会改变系统固有频率;并联式黏滞阻尼隔振平台对系统结构质量和固有频率的影响均较小,x向减振效果较好,但y向、z向减振效果不理想,须进一步优化系统参数。研究结果可为整星隔振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参数对气穴现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实验的基础上, 研究了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结构参数诸如偏心率、油膜的径向间隙比和承载长度等对气穴现象的影响。上述结构参数保持不变时, 借助高速摄影机观察了不同转速工况的气穴现象, 归纳出两种不同成份组成的气穴。同时, 还测试和分析了气穴现象对挤压油膜压力分布的影响。以上结果对建立新挤压油膜阻尼器理论模型具有重要参考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50.
黏滞型阻尼器对太阳翼展开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太阳翼在轨展开锁定的可靠性,往往需要较大的展开驱动力矩、较高的力矩裕度;而为了减缓太阳翼展开锁定对SADA的冲击载荷,又需要较小的驱动力矩,较少的展开到位剩余能量。为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采用了为太阳翼加装黏滞型阻尼器的方法,它既不降低展开锁定的可靠性,又能有效抑制冲击载荷。但须要注意的是,当阻尼系数过大时,由于地面展开试验存在不可避免的因素(如设备阻力、空气阻力等),太阳翼地面展开试验时可能发生无法完全展开的故障;因此,在选择阻尼器性能时,须要同时兼顾在轨展开和地面试验展开的可靠性。文章利用AD-AMS和Nastran/Patran软件联合建立了太阳翼在轨和地面试验展开的仿真模型,分别得到无阻尼器和不同阻尼系数下的太阳翼在轨和地面试验展开动力学分析结果;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比对,综合评估了黏滞型阻尼器对太阳翼在轨展开和地面试验展开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