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43篇
航空   388篇
航天技术   41篇
综合类   43篇
航天   1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91.
592.
本文研究了在渗碳过程中钢表面碳浓度和其中碳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予测其表面碳吸收速率的扩散方程。通过计算证明:碳表面吸收速率和渗碳时间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图中接近于直线,其斜率和截距取决于渗碳气氛、碳势和渗碳深度。这些双对数直线关系对于研究渗碳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3.
C/C喷管喉衬烧蚀预示是目前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热防护设计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用两方程及三方程两种模型,分别对某固体火箭发动机四种状态下C/C喉衬进行热化学烧蚀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燃气组分H_2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三方程模型的烧蚀预示值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相对误差的最大值不超过±15%.因此,忽略ZC~(?)+H_2反应是不合适的.本文提供的方法可推广到整个碳基材料喷管的热化学烧蚀计算.  相似文献   
594.
在国产T300碳纤维上沉积不同厚度的热解碳形成界面层,通过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迷你”Cf/SiC复合材料,考察了T300碳纤维在相同工艺过程中其界面层厚度的最优工艺参数,并研究了热解碳界面层与“迷你”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关联性.采用SEM与Raman手段对Cf/SiC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有明显的裂纹偏转,经高温热处理后界面层状结构更加明显,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热解碳厚度的增加其值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yC的厚度在0~150 nm),当界面层厚度约为60 nm时达到最大值(1 385.7 MPa).  相似文献   
595.
This paper repor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behaviors and damage mechanisms of the plain-woven(2D) C/Si C composite under in-plane on- and offaxis loading conditions. Specimens with 15, 30, and 45 off-axis angles were prepared and tested under monotonic and incremental cyclic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loads. The obtain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uniaxial tension, compression, and shear specimen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amage modes and the stress stat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 observations and acoustic emission(AE) data. The test results reveal the remarkable axial anisotropy and unilateral behavior of the material. The off-axis tension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terial is fiber-dominant and the evolution rate of damage and inelastic strain is accelerated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combined biaxial tension and shear loads. Due to the damage impediment effect of compression stress, compression specimens show high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lower damage evolution rates than tension specimens with the same off-axis angle. Under cyclic tension–compression loadings, both on-axis and off-axis specimens exhibit progressive damage deactivation behaviors in the compression range, but with different deactivation rates.  相似文献   
596.
为验证陶瓷基分子吸附器利用多孔材料的吸附性能降低航天器一定区域内污染水平的能力,试验研究真空环境中13X分子筛材料的分子污染物吸/脱附特性,以及以13X分子筛为吸附剂的陶瓷基分子吸附器对航天器用电缆放气产物的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3X分子筛可以有效捕获污染物分子,陶瓷基分子吸附器的吸附能力在3.1×10-2~3.4×10-2 g/cm2之间。陶瓷基分子吸附器可以应用于航天器热真空试验和在轨运行时的污染控制,有利于延长航天器寿命、提高航天器可靠性。  相似文献   
597.
新能源飞机是实现未来零碳排放航空的必然选择,代表了先进飞行器技术的发展方向,已经在全球掀起了发展热潮。在我国双碳战略牵引的背景下,发展新能源航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发展新能源航空的必要性,介绍国内外新能源航空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提出基于双碳战略目标的新能源航空发展规划和措施建议,为我国实现绿色低碳航空转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98.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是中国首颗高精度监测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森林资源和森林生产力的林业遥感卫星。卫星以主被动相结合的测量方式,探测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植被生产力,支撑陆地生态系统的资源调查和碳储量核算,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监测评价等工作,同时探测大气气溶胶,服务于大气环境监测。文章介绍了卫星的任务需求和有效载荷配置及其技术指标,阐述了卫星主要工作模式和定标模式,展示了卫星的初期运行和在轨测试进展。  相似文献   
599.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口径的优势,多波束激光雷达与高分辨率相机共孔径设计已成为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文章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的需求,分析了大口径共孔径成像系统的特点和设计要点,给出了一种米级口径大视场的可见光多光谱相机与多波束激光接收、高倍率压缩大气探测三通道共孔径成像光学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结果。光学系统焦距8000mm/2667mm,大气探测实现40倍压缩并与后续的法布里-珀罗标准具衔接,光学系统结构紧凑,多光谱谱段在其耐奎斯特频率处的像质、大气平行光出射波前差、多波束激光能量集中度达到衍射极限。共用三镜调焦可以有效保证各通道像质均达到衍射极限,对于大气通道尤为有利。该设计方案不仅适用于多波束激光雷达多功能共孔径光学系统,也可用于其它大口径多通道共孔径光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600.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具有更高的光谱分辨率及更多的光谱通道,而杂散光是影响超光谱探测仪光谱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搭载的超光谱探测仪为光栅式光谱仪,其入射和出射狭缝的存在使得系统本身杂散光的抑制多了一道屏障,因此该类遥感器杂散光的主要来源为视场内的杂散光。文章描述了该类杂散光的来源及特点,最后以超光谱探测仪空间维为例,建立杂散光校正数学模型,介绍了视场内杂散光分布测量方法、测量步骤,并对校正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光分布影响因子d和杂光分布因子矩阵D可正确表征光谱仪的杂散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