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103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2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孙佳 《国际太空》2012,(9):32-38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全天时、全天候地获取地面目标的高分辨率图像,在军事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从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从开始的单频段、单极化、固定入射角、单工作模式,逐渐向多频段、多极化、多入射角和多工作模式方向发展,天线也经历了固定波束视角、机械扫描、一维电扫描及二维相控阵的发展过程。随着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发展,分辨率等技术指标逐渐提高,卫星功能逐渐增强,卫星的质量也逐  相似文献   
42.
《载人航天信息》2009,(3):14-16
早期经历:1970年~1971年任新泽西州穆尔斯敦市无线电公司设计工程师:1971年后在弗吉尼亚州斯普林菲尔德无线电公司任职,从事相控阵雷达控制系统的集成电路研制工作;作为设计部门的代表参加了美国航空航天局地球物理火箭和遥测系统项目的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43.
简述了美国雷达武器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超宽带雷达(UWBR)和高功率微波武器(HPMW)的组成、基本原理;结合国内外现有技术成果,分析了UWBR和HPMW一体化设计的可行性;参照数字阵列雷达,提出了一种UWBR和HPMW一体化概念设计结构图,并重点讨论了一体化设计的难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4.
《飞机工程》2007,(1):57-57
雷声公司最近的试验证明,现代战斗机雷达作为通信装置使用具有极高的数据通信能力。雷声公司负责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系统的经理表示:在去年年底同L.3通信公司一起进行的测试表明,雷达完全能够扮演通信的角色。在多次试验期间,飞机上的AESA雷达以高达274Mb/s的速率将数据传到地面指挥中心,经过处理后的数据再返回到飞机上。实际上是传送了一幅完整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用时仅为80ms。[第一段]  相似文献   
45.
机载相控阵雷达(AESA)是一项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技术。它从萌发到成长,从概念到成功应用,凝聚了多学科、多领域的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辛勤劳动成果。它的出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一次突破,也深刻影响了未来战争的作战模式,为新的战术战法创造了巨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6.
47.
低成本、高性能的光纤中继线和光纤器件已在阵列天线中用于远距离搜索和假目标识别波束形成以及其它一些用途中.先进的微波/毫米波(M/MMW)卫星通信、电子战和雷达系统都采用相控阵和旁瓣补偿天线,以降低噪声和提高抗干扰能力.这些天线都需要配有移相器、延迟线和用于波束形成、换向、消除的成套设备,以提高扫描灵活性,降低空间波瓣和减少主功  相似文献   
48.
《国际航空》2014,(6):10-10
萨博公司近日公开了该公司基于氮化镓(GaN)技术研制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和电子战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49.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包括感应式、磁耦合谐振式等传统形式的无线能量传输方式传输距离限制的缺点愈发凸显,制约了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推广。而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的思路,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微波无线能量传输应用系统根据接收端的状态不同分为静态应用系统与动态应用系统两种形式。静态点对点的输能系统包括艾利波束传输系统、点对点传输系统;动态传输系统的实现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主流的技术包括:基于相控阵技术的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基于方向回溯技术的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基于时间反演的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本文从微波无线输能系统的架构,不同工作方式的输能系统进行研究技术发展总结,最后在现有微波无线输能系统的研究进展基础上,分析概括了微波无线能量传输应用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0.
钱锟 《国际航空》2010,(6):39-41
最近,米格—35战斗机成功完成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评估试飞和武器系统集成试飞,为竞标印度空军采购126架中型多用途战斗机项目进行了最后冲刺。凭借性能和通用性等方面的优势,米格—35中标该项目的胜算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