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5篇
航空   270篇
航天技术   63篇
综合类   45篇
航天   1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针对导弹直/气复合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导弹直/气复合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直/气复合导弹数学模型.然后,针对常规模糊控制设计严重依赖经验的问题,在模糊控制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网络,通过样本数据学习建立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并设计了脉冲调宽调频调制器.最后,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ANFIS的导弹直/气复合控制系统能够快速精确地跟踪加速度指令.  相似文献   
562.
为节省频率资源,遥感卫星通常采用扩频体制实现多路数据的同频共用传输,针对通道间容易引起相互干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改进码分多址干扰估算模型,对采用平衡Gold码序列扩频系统抗干扰容限上界进行预测。在满足国际电信联盟(ITU)对卫星辐射功率通量密度约束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序列扩频体制的两路业务数据同频共用传输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当载波频率2GHz左右,两路辐射源的EIRP之差不大于8~15dBw时可以实现同频共用传输;如对信号扩频带宽进行差异化处理,则其相互兼容性还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63.
信号认证是满足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民用信号安全性需求的关键,相比于导航电文认证(NMA),扩频码认证(SCA)具有更强的安全性。为了在实现SCA的同时不对非认证用户造成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码片幅度调制(CAM)的导航信号SCA方法,对民用信号的扩频码的码片幅度进行了调制,实现了在扩频码层面的认证特征的引入。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采用理论和仿真分析,与GPS L1C采用的Chimera SCA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检测性能方面提升了2.55~2.78 dB。研究成果可为下一代高安全卫星导航信号的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64.
科学的试验设计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术研究和工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以空气动力学试验设计为背景,介绍了现代试验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风洞试验中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OFAT(One Fact at A Time)和现代试验设计方法MDOE(Modern Design Of Experiments)在试验目的、组织策略和试验结果3个方面的区别,分析了现代试验设计方法的优势;从试验样本选取、模型建立和结果分析3个方面梳理了现代试验设计方法的现状,着重介绍了试验设计中的填充设计和序贯设计两大类试验样本选取方法;对所述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算例演示;讨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65.
针对无人集群协同作战通信/定位的集约化设计需求,提出了一种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与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有机结合的通信定位一体化波形。一方面,利用SCFDE中频域均衡易于克服频率选择性衰落且便于与DSSS结合的优势,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复杂场景的通信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恒包络零自相关导频序列的优良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将其作为导频序列并计算与本地导频符号的循环移位相关,检测相关峰值即可实现整数符号周期信号到达时间估计。同时,结合用于信道估计的导频序列,构建差分延时相关模型,有效解决了小数采样周期信号到达时间估计问题,实现了高精度的信号到达时间估计。  相似文献   
566.
致谢     
《航空工程进展》2010,(4):424-424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航空工程进展》创刊一年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承蒙各位顾问、编委、审稿专家和广大作者、读者的深切厚爱,《航空工程进展》编辑部圆满地完成了第一年的编辑出版工作,在此,编辑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向各位的辛勤劳动和对本刊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2010年审稿专家名单(按音序排列,不分先后)艾俊强白存儒白俊强毕勤成蔡晋生蔡元虎曹平宽陈红全陈绍杰陈玉春陈跃良陈志敏楚武利崔卫民邓一菊额日其太范玮高正红郭伟国韩景龙何立明何勇胡骏黄其青李栋李风蔚李国君李家文李京龙李俊峰李南京李新祥李为吉李亚智李一滨李占科廉筱纯刘波刘沛清刘小民卢选民刘振侠骆广琦吕震宙马炳和马存宝马君峰毛根旺莫蓉慕德俊聂宏潘杰义朴  相似文献   
567.
由于γ射线对SiO2的电离作用,会引起MOS管阈值电压负漂移和二极管死区漏电变化,负漂移和漏电变化程度随MOS管栅氧厚度增加而加大。这样在设计高压直采ADC时,实现稳定基准和低漏电开关是个难点,通常的解决方法是优化电路参数裕量和版图,但很少考虑MOS管的反型和二极管的死区漏电。重点研究了MOS器件阈值和二极管死区漏电流变化对器件参数影响的机理,并提出一种不同电源电压MOS管结合设计思路,同时考虑了减小二极管死区漏电的影响。最后,通过使用不同电源电压MOS管设计和二极管死区漏电流分析,高压ADC在50krad(Si)总剂量条件下仍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