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航空   635篇
航天技术   221篇
综合类   96篇
航天   35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电爆机理的分析和研究是电爆阀的技术关键和设计难题,因其涉及到电学、爆炸学、力学及热学等多学科耦合,其复杂性直接影响电爆阀设计正确性和工作可靠性.为准确理解和认识电爆机理并指导电爆阀设计,通过对国外相关电爆成果的研究,从电爆阀电爆机理理论、仿真和试验等方面深入分析目前国外电爆阀的电爆研究方法和成果.阐述了电爆机理研究思路,通过简化研究对象,采用仿真手段,结合试验测试对电爆机理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并最终有利于指导电爆阀产品研制.  相似文献   
942.
基于励磁电流前馈调节的航空直流发电系统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耀  王慧贞  张海波  陈晨  肖岚 《航空学报》2015,36(4):1230-1239
 高压直流(HVDC)发电系统因为其效率高、质量轻以及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成为航空供电系统的首选,其系统输出端存在着用于滤波的大电容,这使得采用传统PI调节方案的调压器不能满足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因此,提出了采用励磁电流前馈(ECF)的调压器技术。对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分别建立了有励磁电流前馈环和无励磁电流前馈环的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比较2个系统的性能,发现有励磁电流前馈环的发电系统截止频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实验表明,在突加负载和突卸负载2种情况下,加入励磁电流前馈环控制,系统能够迅速响应,保持稳定并且超调量小,动态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该方法可推广到不同类型的航空发电系统的调压控制中。  相似文献   
943.
研制了一种基于液压式微位移放大机构的超磁致伸缩直驱式电液伺服阀,在保证较大体积流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直驱式电液伺服阀的频响.采用弹性力学理论、有限元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直驱式电液伺服阀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分析,并制作了超磁致伸缩直驱阀样机,在AMESim下建立其磁-机-液耦合模型.仿真和试验表明:所设计的超磁致伸缩直驱阀的频响超过100Hz和系统油压21MPa下的负载体积流量达到30L/min.   相似文献   
944.
外界温度场作用下,光纤环温度变化和热应力是引起光纤陀螺非互易误差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光纤陀螺热致漂移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仿真研究了对光纤环以恒定功率加热随后转入平稳状态扰动因素下陀螺的输出特性。为验证模型准确性,选用3个光纤环搭建光纤陀螺系统,并对陀螺零偏变化特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各陀螺零偏测试值与模型计算值间的误差不超过8%,实验结果与模型能够较好符合,该研究结果对高精度光纤陀螺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5.
通过动态介电分析(Dynamic Dielectric Analysis,DEA)方法对典型树脂膜熔渗工艺成型的双马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固化工艺进行了在线监测和优化,使原有工艺方案缩短固化时间3.5h。通过对优化前后试样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分析,并对试样的力学性能及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对比验证,证实了DEA应用于复合材料固化工艺优化过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6.
采用电化学腐蚀实验方法研究了Ti-6Al-4V(ELI)合金在w(HCl)=3.5%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估算了钝化膜厚度;测试了H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得到了相应的腐蚀速率.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钛合金/电解质界面建立电化学模型,进行了阻抗的数值模拟及钝化膜厚度的估算.同时,分析了HCl溶液中...  相似文献   
947.
雷涛  孔德林  王润龙  李伟林  张晓斌 《航空学报》2021,42(6):624047-624047
以电推进飞机的动力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采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分析了采用高压直流供电体制的分布式电推进飞机电气系统,模拟了其在稳定运行状态与断路故障状态下的能量流动关系,同时分析了直流电压等级对电气系统的影响。搭建了完整的分布式电推进飞机动力系统仿真模型,依据基于时间和基于高度的飞行剖面,对比分析了纯电推进与涡轮电推进架构在推进功率、推进效率与航程3个评价指标上的优劣。建立了动力系统典型部件的参数化模型,并使用符号规划算法对建立的参数化模型进行了优化计算,比较了传统涡轮推进与涡轮电推进架构下动力系统质量与燃油消耗率间的优化权衡关系。研究结果为分布式电推进飞机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正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48.
为分析被动吸气式电推力器气体收集装置设计对其性能的影响情况,本文以200km超低轨道下立方星推进装置为应用背景,进行了被动吸气式电推力器气体收集装置的性能仿真研究设计,采用基于稀薄气体的自由分子流模型对进气道装置内气流进行了仿真,研究了不同关键参数,包括几何形状(抛物线型、圆锥型、棱锥型)、入口出口截面比、长度、进气道内壁光滑程度多种因素对气体收集装置集气效率的影响,选取典型参数模型计算其内部气压分布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三种形状设计中抛物线型进气道对气体聚焦效果最佳,入口出口截面比越小、长度越大以及进气道内壁越光滑进气道性能越优。文中所设计10cm抛物线型被动式进气道能够实现对大气120倍的压缩效果。  相似文献   
949.
油电混电技术通过对二次能源系统的优化,不但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还具有电推进独有的尺寸独立性优势,可以将多个螺旋桨分布式布局而无显著的效率和重量变化,在通用航空技术发展中具有极大的潜力和优势。基于固旋翼飞行器的顶层设计要求以及初始最大起飞重量的估计值,通过性能约束构造混电系统设计区间,先后得到固定翼模式动力系统和旋翼模式动力系统的初始设计参数,结合具体的飞行任务计算出电池和燃油的重量。经过多次迭代计算,并对每一次迭代获得的推进系统参数进行能量运行检验,最终确定推进系统的设计参数,包括混电系统及其各分系统重量、电池和燃油重量等。此外,在推进系统设计区间内,以功率混合度为调节变量,分析了最小化飞行器最大飞行重量(MTOM)和最小燃油消耗2种优化目标的设计差别,为不同应用场景的混电飞行器设计提供依据。最后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0.
随着飞机设计朝着多电化发展,多电飞机中电动环境控制系统的研制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B787 飞机电动环控系统运行原理,综述了目前电动环控系统的架构设计与权衡、关键部件设计的研究现状,指出采用电动环控系统设计会导致飞机设计更趋复杂,因此需要集成化的工具支持电动环控系统的架构设计,并发展可替代 CFD 计算的代理模型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