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航空   635篇
航天技术   221篇
综合类   96篇
航天   35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1.
40mN/3000s氙离子电推进系统工作性能在轨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电推进系统准确的工作性能,验证其在轨工作稳定性,国内首台空间用氙离子电推进系统于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我国新技术试验卫星——实践九号A卫星上开展了首次在轨飞行试验。本文简要介绍了40mN/3 000 s氙离子电推进系统的设计方案和主要性能指标,重点阐述了所开展的系统性能在轨测试内容、测试方法及获得的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在轨测试结论。  相似文献   
912.
智能气囊的冲击主动控制原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戈嗣诚  陈斐 《宇航学报》2004,25(6):600-603
智能气囊是一种应用智能材料结构设计的智能缓冲构件。智能气囊能在缓冲过程中主动控制冲击过载,可使缓冲过程的冲击过载更为平缓,提高缓冲保护的有效性。本文首次对智能气囊的结构组成、缓冲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并对智能气囊的冲击主动控制原理进行了实验验证。其中驱动机构采用层叠电致伸缩驱动器设计,因电致伸缩材料具有执行力大、响应快、线性范围宽的特点。文中利用层叠电致伸缩驱动器设计了智能气囊排气装置,测试了其动态响应特性与缓冲驱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排气装置具有良好的驱动性能,可以满足智能气囊的排气控制要求。控制采用了一维的模糊控制方法,提高了控制的速度。实验研究结果证实智能气囊缓冲器的原理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13.
DFH-4平台是我国新研制的大容量、长寿命静止轨道卫星平台。为了延长平台寿命、增加平台载荷,需要考虑引入电推进系统执行南北位保任务。针对几种国际上已经得到应用且相对较成熟的电推进系统,从工程角度对其在DFH-4上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初步设计了电推进系统在DFH-4平台上执行南北位保任务的应用方案,分析了电推进系统对卫星平台、其它轨道和姿态参数、控制策略以及星上其它系统带来或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4.
简要介绍了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在电推进领域的最新工作进展,其研究的重点与需突破的关键技术,最后对电推进系统做了简要评价,以期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915.
微带类椭圆函数滤波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微带线滤波器-类椭圆函数滤波器。比起传统的微带交指、平行耦合线等形式滤波器,微带类椭圆函数滤波器具有很好的带外抑制特性,且体积小。通过微带谐振器安放在不同的位置和改变谐振器之间的间距。实现不同性质的耦合及耦合大小。分别计算了三种性质耦合大小与间距的关系,并得到曲线。设计了4阶类椭圆函数滤波器。测试结果与理论预期值相吻合。该类滤波器可以广泛应用在平面电路中,同时在超导状态下也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16.
本文介绍了稳态等离子发动机(Stationary Plasma Thruster—SPT)的发展历史、系统组件及所使用的推进剂情况,并给出了两种俄罗斯热过程研究所研制的 STP 的一些主要性能参数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917.
航天用电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奋为 《上海航天》2000,17(6):43-48
接触可靠性是保证航天用电连接器正常工作的关键。结合近年来在检验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多想航天用电连接器接触失效的实例,在阐明其失效机理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电连接器接触可靠性的各种因素,并对分离力等接触可靠性检查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18.
陀螺标度因数与输入轴失准角解耦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鹏  房建成 《宇航学报》2007,28(5):1161-1166
基于小角度近似的传统陀螺仪测试方法,不再适用于MEMS陀螺仪标度因数和输入轴失准角的测试。通过研究陀螺标度因数与输入轴失准角之间的耦合关系,提出了解耦测试原理,建立了严格的数学模型,针对该原理设计了解耦测试设备和方法;应用有约束多元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解法实现了解耦解算。解耦原理计算机仿真和模拟MEMS陀螺仪的半物理仿真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精确实现测试参数的解耦,解耦精度不受输入轴失准角大小的影响。本方法优于传统方法,尤其适用于大输入轴失准角的MEMS陀螺仪。  相似文献   
919.
改进的MEMS陀螺静态误差模型及标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利  房建成 《宇航学报》2007,28(6):1614-1618
静态干扰力矩造成的陀螺角速度测量误差是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陀螺主要的误差源之一,为了增强MEMS陀螺的抗干扰能力,根据外框架驱动式MEMS陀螺工作原理、具体结构,针对比力引起的干扰力矩,采用解析的方法分析了陀螺静态误差,结合试验法确定了陀螺静态误差数学模型,讨论了各误差项的物理起因及误差影响大小,论证了静态多位置法不能标定陀螺与比力平方有关误差项,提出了改进的陀螺静态误差数学模型,设计了10位置静态误差标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补偿后陀螺在10个静态位置的误差平均值和均方差分别为补偿前的0.83%和40%,提高了陀螺实用精度,为MEMS陀螺的精确标定、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0.
国外电推进系统空心阴极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国外离子和霍尔电推进系统空心阴极技术的现状.根据空心阴极的常规设计,分析了发射体源材料耗尽,发射体有效发射表面被难挥发沉积物覆盖,源材料活性分子不能到达发射体表面,触持极、顶板、加热器因溅射腐蚀损坏,加热器损坏,以及发射体化学中毒等影响空心阴极长寿命的因素.讨论了一体化阴极、小电流高效钡钨阴极、大电流钡钨阴极、LaB6阴极、L式储备阴极和Bi阴极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