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5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220篇
航空   899篇
航天技术   1332篇
综合类   90篇
航天   195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介绍了有关欧共体EMC规则的点滴信息,旨在对EMC实验室的权力和义务有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有摄单位矢量法为例,对人造卫星单位矢量测轨法中条件方程及其未知量的选择进行了初步讨论。在实际应用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选择,可提高测轨精度。  相似文献   
13.
吴忠 《中国航天》1995,(1):37-37
1994年8月11日,俄罗斯用质子号运载火箭将3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卫星送入倾角为64.8度的轨道。在此之前该系统已有13颗卫星运行在两个不同的轨道平面上,其中9颗仍在工作。  相似文献   
14.
15.
山丹 《中国航天》2004,(10):36-37
经过多次发射推迟后,人类研制的第一颗水星轨道探测器“信使”终于在美国东部时间8月3日凌晨2时16分(北京时问14时16分),由波音公司的德尔它2H-7925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升空。升空57分钟后,探测器进入一条太阳轨道。入轨后,它自动展开了两块太阳能电池板,并开始向地面发送状态数据。按计划,探测器将于2011年3月进入环绕水星运行的轨道,对水星展开为期至少1年的科学探测。  相似文献   
16.
李汉生 《飞行试验》1996,12(4):20-25
电磁目标特性动态测量站数据及处理系统主要用于测量站的数据采集及处理,本文对其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该系统具有较强通用性,可作为通用采集,处理设备使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的全球卫星通信系统方案多半是建立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方案。这些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各由几十甚至几百颗体积和重量较小的卫星组成,它们的运行轨道为圆轨道,其高度范围700km~10 400km,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数量巨大的个人用户。用户应具有收发设备(手持机),手持机的体积重量较小,以便携带。由于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能较好地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通信需要,符合当今通信系统技术发展的要求,因此,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可实现较高质量的数传和语言通信(传输率达9.6kbit/s)。这些方案代表着当前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因此,它们将是我们的主要分析对象。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航天》2004,(3):45-45
由于其投资1亿美元的月球轨道探测器计划进展迅速,深受鼓舞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已把该无人探月器的发射时间提前一年,即从2008年提前到2007年,甚至有可能更早。称为“月船”1号的该探测器主要任务之一是寻找月球上的聚变燃料氦3。在为期两年的探测中,它将获取月面高分辨率的地质、矿物学和地形测量图。该项目一位负责人称,新的发射日期是切合实际的,因为火箭和探测器本体基本上都是现成的,有效载荷的制造工作也已启动。他说,该探测器将以印度2002年9月发射的“气象卫星”所用的平台为基础,设计配置将在3月底冻结,实验有效载荷也将在年底前冻…  相似文献   
20.
李曼  刘芸江 《航天电子对抗》2003,(5):46-48,F003
对计算机电磁泄漏和电磁防护进行了讨论 ,详细分析了电磁泄漏的机理以及相应的电磁防护的软硬件技术 ,最后明确提出应从系统的角度来对待电磁泄漏与电磁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