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37篇
航天技术   41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电磁频谱是按电磁波频率或波长分段排列的结构谱系。从电磁频谱的天然特性、社会特性和应用特性三个方面出发,比较系统完整地归纳出电磁频谱的各类基本特征属性,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电磁频谱提供基本的思维启发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2.
非均匀磁化等离子体层的电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层传播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电磁波在非均匀磁化等离子体层中反射率和吸收率的模型,并数值分析了等离子体密度与碰撞频率,以及背景磁场强度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法所得结果与文献的传播矩阵(SMM)法一致.数值分析发现:低密度高碰撞频率等离子体可减少等离子体层对入射波的功率反射;高密度高碰撞频率等离子体可改善其对入射波的功率反射宽频带吸收特性;背景磁场强度可明显改变等离子共振吸收频段.  相似文献   
43.
对远场的相速特性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文中首先从电磁场有限元出发对轴向和径向上的似稳态场相速度作了仿真研究,发现其在空间某些位置上具有稳定的相速,与波特点相似。同时分析了参数μ,σ,f对相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与电磁波在良导体中传播规律的定性分析相符。最后本文还对瞬态激励下的远场涡流效应作了一定分析,结果再次证明其具有似波特性。  相似文献   
44.
采用一种既保证计算的高效率,又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的龙格库塔指数时程差分时域有限差分法(RKETD-FDTD)研究了等离子体的散射特性.该算法解决了电磁波在色散介质中传播的计算问题,导出了在等离子体介质中RKETD-FDTD迭代公式.文中分别计算了等离子体平板的反射系数和非均匀等离子体覆盖导体柱的散射特性,所得结果与解析结果相符合,并且表明等离子体涂层选择合适的碰撞频率,能有效地减小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  相似文献   
45.
海水中的环天线是进行水下电磁通信的主要手段,研究其在空气中产生的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针对这个问题,建立了3层导电媒质(空气、海水、大地)条件下海水中环天线的辐射模型,得到了空气中电磁场的解析表达式。采用控制变量法,仿真分析了电磁波传播频率和发射天线深度对水下环天线在空气中产生的场的影响,为水下电磁通信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6.
利用连续电磁波探测器通过平行井洞进行不同射频的收发实验,证明用这种方法测定有明显差别的地下单一目标是方便而有效的。同时还对邻近空气圆柱体引起的干扰作用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这种两极信号降落图形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47.
48.
共形阵天线的阵元具有不同的方向性,因此角度分辨率算法必须考虑来波的极化问题。本文将在考虑来波极化问题的基础上介绍Capon法和MUSIC法的两种新型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9.
温度、密度对目标等离子体隐身效果影响的FDT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近似,给出覆盖目标的不均匀的、各项同性的、热的、碰撞的、等离子体的电磁反射的三维FDTD算法的公式。在一维条件下,计算了不同密度分布、不同温度的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反射系数。给出了温度、密度对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碰撞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大等离子体的温度和密度将有利于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吸收,增大吸收的带宽,减小等离子体覆盖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  相似文献   
50.
《太空探索》2005,(9):18-19
这里只说恒星级黑洞和星系中心巨型黑洞的探测。它们不向外辐射电磁波,因此无法用各种望远镜对其直接进行探测。但它们总是要“进食”的,这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探测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