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篇 |
免费 | 73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52篇 |
航天技术 | 105篇 |
综合类 | 70篇 |
航天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为了了解煤油富燃燃气旋转爆震燃烧的过程及其特点,采用液体煤油一次燃烧后的富燃燃气与富氧空气二次爆震燃烧的方案,对0.51~1.29余气系数条件下的旋转爆震燃烧过程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液体煤油相比,煤油富燃燃气能够在更低氧含量的富氧空气中实现旋转爆震波的稳定传播。氧气质量含量为29%,余气系数为0.74时,煤油富燃燃气与富氧空气形成的旋转爆震波的传播速度均值为926.3m/s。贫氧条件下,随着空气流量增大,旋转爆震波的传播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其最小值为氧浓度降低与空气流量增大对爆震波传播速度影响的平衡点。本实验范围内,该平衡点对应的氧气质量含量和余气系数分别为35%与0.92。 相似文献
442.
主动声纳浮标适合探测安静型潜艇,预测主动声纳浮标的性能已成为航空反潜战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水声传播模型、海底和海面损失模型以及混响模型等声纳模型的优劣并进行合理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主动全向声纳浮标性能预测系统的总体方案,并设计了相应软件;最后,针对不同的海洋环境进行仿真实验。该系统能预测主动声纳浮标在各传播方向、水平距离和深度的传播损失及检测概率,可以用于分析浮标性能的时空变化特性,为优化使用声纳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3.
在传统中心差分离散混合傅里叶变换(DMFT)抛物方程模型基础上,针对传统算法计算动态阻抗边界条件时的数值振荡及忽略后向传播与散射造成计算误差增大的问题,提出基于前-后向混合差分方法的递归双向DMFT(TW-DMFT)模型,以一阶前-后向差分方程代替传统的中心差分方程拟合阻抗边界条件,以递归双向传播模型改进传统单向预测模型.仿真分析了双向DMFT模型计算不同边界及媒介条件下单刃峰和实际地形的电波传播分布特性,与传统算法及几何绕射理论(GTD)进行比较,新算法提高稳定性及精度的同时弥补了传统算法的不足,更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444.
低地球轨道航天器易受到微流星体及空间碎片的超高速撞击。相较于正撞击,斜撞击现象更加普遍、更具研究价值。文章采用Autodyn-3D数值模拟软件,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方法,模拟Al2017-T4球形弹丸超高速斜撞击Al2A12薄板的过程,开展弹丸撞击速度为3~6 km/s、撞击角度为0°~60°时的撞击特征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撞击角度对碎片云形貌与几何尺寸,以及穿孔大小和形状特征有显著影响;当撞击角度为30°~45°时会发生滑弹反溅现象,造成弹丸侵彻能力下降。研究结果可为超高速撞击防护结构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45.
446.
大尺度行星波跨赤道传播的E—P通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imbus-7卫星温度探测资料,计算了平流层和中间层的风场、位势高度扰动场,进行了行星波E-P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层大气中的准定常行星波,其定常分量不能跨过赤道上空的零风线,由于其幅度的起伏和相位的变化,激发的瞬变行星波分量不受赤道零风线的限制,可以从冬半球向夏半球传播,也可以从夏半球向冬半球传播.这种跨赤道传播为夏半球行星波的能量来源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447.
微重力条件下管内流动冷凝换热系数是空间热交换器设计的基础依据,但其实验数据稀缺,故有必要建立精确的预测模型。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微重力下管内流动冷凝换热预测模型。选取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和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两种神经网络,以水力直径、饱和温度、质流密度、干度及与工质热物性有关的参数作为网络输入,冷凝换热系数作为网络输出。结果显示,BP神经网络预测的均方根误差为237、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4.32%;RBF神经网络预测的均方根误差为165、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2.35%。相对于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精度更高。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微重力下管内流动冷凝换热模型预测值与94%的实验值和数值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448.
对于大气水平不均匀性较大的地区,用59型探空仪测量大气剖面,然后用大气球面分层法计算电波折射误差,其精度不会太高。本文提出了用微波辐射计直接测量电波传播路径上大气射亮度温度而得到电波折射正量的方法-辐射计法。由于辐射计法是直接在电波传播路径上进行测量,直接反应大气的空间结构和时变特性,并且不需要施放探空仪,具有方便、灵活、实时、全天候和修正精度高等优点,因此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高精度电波折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449.
机舱内部超宽带确定性信道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室内无线信道仿真中常用的几何光学和射线追踪技术,引入到对客机机舱内部的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信道研究当中。信道仿真的主要算法基于一种称为射线密度归一化(RayDensityNormalization,RDN)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射线密度的概念来计算每条射线对接收点处总信号强度的贡献。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实验构建了一个Boeing737-200客机机舱模型进行仿真。仿真将接收机设置在每个座位的顶部、扶手和底部,以研究不同水平高度信道的差别。仿真中对路径损耗和均方根(RMS)时延扩展两类大尺度信道参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部分仿真结果与国外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证明了仿真结果的保真度以及现有仿真工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0.
某些海杂波反射率模型是在标准传播条件下建立的反射率和掠射角间的关系式。本文假定掠射角只适于海面相位斜率的测绘。为了计算标准和非标准两种条件下的海面相位斜率,采用了抛物面方程模型。计算的检查表说明相位形状与标准传播掠射角有关,这个掠射角又与杂波反射率有关。并把得到的杂波反射率与用各种实验模型和非实验模型计算的反射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