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6篇
航空   192篇
航天技术   32篇
综合类   31篇
航天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转、静子轴向间距对转子叶片振动应力的影响.利用CFD程序对进口静叶尾迹作用下的压气机转子叶片排非定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采用所编写的程序将气动载荷转化为有限元模型上的动态压力载荷,进行了结构瞬态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考查的轴向间距下,随轴向间距的增大,转子叶片振动应力呈减小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造成压力载荷波动的尾迹强度沿流向是减弱的.   相似文献   
142.
史振海  杨未柱  路秀儒  岳珠峰 《航空学报》2016,37(10):2922-2931
扇翼能够通过前缘横流风扇的高速旋转对前方来流进行加速和重新整流。利用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串列式扇翼布局,其由一定间距和空间高度分布的前后双排或多排扇翼组成,并基于二维模型对该布局开展了流动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不同前后间距、高度差以及排数下串列式扇翼布局的升力和推力特性。结果表明,相对单个扇翼,在合适的设计参数下串列式扇翼可得到更大的单排平均升力和推力,其中间距一倍风扇直径的四排扇翼平均升力和推力分别提高了约10%和30%。基于扇翼附近流场分布和翼型上下表面压强分布,分析了引起升力和推力提升的原因。该研究可为未来设计具有更好低速大载荷特性的扇翼飞行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3.
非等间距GM(1,1)模型是灰色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别从数据变换生成方法、建模方法、背景值优化、初始条件优化、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的优化、其他要素的优化和模型的拓展7个方面对近年来非等间距GM(1,1)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明确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突破的问题,并对非等间距GM(1,1)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4.
轴向间距对压气机气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速轴流压缩系统 ,从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两个方面论述了静子在轴流压气机气动稳定性方面的作用。理论上论证了 ,当静子非首先失速部件时 ,其作用有利于抑制扰动的发展 ,增强压气机的气动稳定性 ;试验验证了 ,随着转静子之间轴向间距的减小 ,静子的增稳作用增强 ,压气机的失速流量减小   相似文献   
145.
轴向间距对涡轮损失影响的非定常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周莉  张鑫  蔡元虎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7):1595-1601
针对不同轴向间距下涡轮级内非定常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讨论了非定常条件下轴向间距变化对气动损失、非定常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轴向间距的减小,涡轮级内流动的非定常性增大,流动的不均匀性更为强烈.大轴向间距方案的尾迹同主流区域的流体掺混距离较长,表现出大的总压损失系数的分布.小轴向间距下流动的不均匀性非常强烈,因而也表现出较高的损失分布.存在一个最优的轴向间距使得气动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46.
二元引射喷管几何特征参数对推力及红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二元引射喷管间距比变化和面积比变化对推力特性和3~5μm波段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排气系统的流场采用了商用软件计算,红外辐射特征采用了自主开发的软件(NU-AA-IR)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间距比变化和面积比变化对二元引射喷管的推力系数和引射流量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小方向角范围内,间距比和面积比的...  相似文献   
147.
用仿真与实验的方式研究了压电陶瓷除冰技术在复合材料上的应用.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了在能耗相等的前提下压电陶瓷布局(数目、间距)对除冰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冷环境下除冰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按合理的布局方式,将尺寸较大的单块压电陶瓷分成尺寸较小的多块时,会有比大尺寸单块压电陶瓷更好的除冰效果;随着压电陶瓷间距的减小,除冰效果进...  相似文献   
148.
为研究功能电极电火花诱导烧蚀加工对难加工材料的适用性和影响因素,选取镍基高温合金GH4169、淬火模具钢Cr12、钛合金TC4、钛铝合金TAC-2四种典型难加工材料进行常规电火花加工(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EDM)和功能电极烧蚀加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烧蚀加工对难加工材料有广泛的适用性,其加工效率分别为相同条件下常规电火花加工的37.3倍、13.5倍、58.7倍和13.7倍。研究发现:随着金属活泼性的提高,燃烧消耗和燃烧热的熔化作用增强,烧蚀作用增大;烧蚀加工表面的氧化层特性对烧蚀加工效率的提高有决定性作用;内喷液加工反镀现象的减小、烧蚀加工效率的提高量、氧化层的特性等因素决定着电极的相对损耗。  相似文献   
149.
SiO2溶胶作用下电沉积锌电极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海宁  邢雅兰  李哲  朱立群 《航空学报》2009,30(6):1150-1155
 在碱性镀锌液中加入SiO2溶胶,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电沉积式锌电极,考察镀液中加入SiO2溶胶对锌电极的电沉积速度、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SiO2溶胶浓度(0~200 mL/L)的增加,锌的电沉积速度逐渐下降;溶胶作用下得到的锌电极的微观表面较平整致密,没有出现较大孔洞,且耐腐蚀性和循环可逆性得到改善;尤其是溶胶浓度为150 mL/L时,锌电极具有最小的腐蚀电流密度,且阴、阳极峰值电位差较小,锌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0.
利用广州站组建的两台短间距GPS电离层闪烁监测仪的观测数据, 分别对GPS卫星信号强度用功率谱和短间距台链互相关性两种方法计算了3次闪烁事件电离层不规则体的漂移速度. 分析结果表明, 同一不规则体会引起两台站闪烁事件的同时发生, 两种方法测量不规则体漂移速度通常在50~160m/s之间, 平均大小均在120m/s左右, 且纬向漂移速度在闪烁初期起伏较明显, 速度随闪烁时间有下降的趋势, 夜间纬向漂移方向由西向东, 广州地区漂移速度特性符合低纬其他地区不规则体漂移速度特征, 两种计算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